《小舍得》目前正在熱映,也引發了很多熱議,其中最為激烈的便是圍繞著劇中的南儷和田雨嵐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展開的。
其中南儷是較為佛系的教育方式,更多倡導是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還有就是一定要讓孩子活得開心快樂為主。
而田雨嵐的教育方式,則與之完全相反,她更多的是激進式的教育方式,學習是第一位的,“考進班級前三”是孩子的第一目標,而什么興趣愛好都無所謂的。
兩種不同的引導方式,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目前“教育內卷”的嚴重性。
眾所周知,好的學校是有限的,好的教學資源也是有限的,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到更好的學校,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那就必須逼迫著孩子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努力。
而這種對教育資源的爭奪,變成了一種白熱化的競爭狀態,你孩子比我孩子好,我孩子就要力爭上游,比你孩子更好,但是教育資源仍沒變化,從而形成“教育內卷”。
1 佛系的南儷,是所有家長理想的方式
《小舍得》這部劇剛開始的劇情,很多人覺得南儷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從容,不急不躁,穩穩當當,而且相當于佛系。
南儷覺得歡歡剛上小學一年級, 超超剛上幼兒園,他們最好的童年中,首先應該是玩得開心快樂,其次孩子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劇情一開始就是以歡歡在開心自信的唱歌開場的。
而對于學習,南儷和丈夫夏君山可以說,都是比較佛系,那就是孩子開心快樂最為重要。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會看到南儷會歡歡成就差沒有選上副班長而傷心流淚。
當然這最為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歡歡數學成就不好,盡管南儷夫妻也在想法設防幫助歡歡,但是歡歡還是成績上不去,不得不削尖腦袋、托關系卻上最好的培訓機構。
再后來,南儷更是為了歡歡和超超未來能上到小時候自己上的中學,而找剛吵架的爸爸幫忙,甚至為了孩子,不惜花重金去購置學區房。
其實我們看到佛系的南儷,最后也認識到了教育資源的緊張,讓孩子上較好的學習,雖然自己不像田雨嵐那樣拼命,但是為了孩子的自尊心和面子也要舍下自己的面子,放棄自己佛系的教育方式。
2 激進的田雨嵐,是所有家長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蔣欣飾演的田雨嵐這個角色,又遭遇了很多的罵聲,在觀看時的彈幕就可以看出來,大家覺得田雨嵐對子悠太嚴格,完全不讓一個小學生有喘息的機會。
從背誦2000位的圓周率,到努力把子悠送過金牌班,再到金牌班停課之后,每日變換著地方偷摸地帶著子悠上課。
除了讓子悠不停地學習,還有就是剝奪了他的興趣愛好,每當看到子悠研究喜歡的昆蟲,就開始罵;子悠唯一喜歡的踢足球,田雨嵐也在夜里偷偷地將他的足球藏起來,甚至連踢足球的時間也要給安排上補習課。
田雨嵐如此逼迫著子悠上進,其實與她生活的背景有很大關系,十多歲來到南儷的家庭,她的媽媽一直被人稱作小三上位。
田雨嵐好不容易考上大學,也是一個不入流的三本,經過多年的奮斗,終于混成了一家商場的樓面經理,雖然嫁給了非常有錢的公子哥顏鵬,但是顏鵬卻是一個啃老族。
所以不管家庭背景、還是學業、事業,她沒有人可以依靠,只能依靠自己,她將所有的不甘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未來能考上最好的中學、高中、大學,有更好的前途。
田雨嵐像極了現實生活中的,你的父母,我的父母,他們將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夠實現他們未曾實現的夢想。
田雨嵐為什么會被人罵,最為主要的原因,是田雨嵐才是最現實的父母親,而南儷不是,起碼在中國家庭中南儷不是。
最為現實的父母親,那就是我們的父母親或我們自己,當我們的痛點被人揭穿時,其實很多人是無法接受的,因為大家更愿意一心渴望著像南儷,但是行為卻無法擺脫“田雨嵐”。
3 南儷慢慢地田雨嵐化,是教育內卷必然的結果
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會發現,原來佛系的南儷不再佛系,而是慢慢地田雨嵐化,為什么出身書香門第、年薪百萬的南儷也為孩子的教育坐立不安了呢?
那是因為她看到了教育資源的不平等,中學就會分成好中學、一般中學,好的中學意味著將來孩子有更好的前途與未來。
所以當歡歡想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而愿意去報名培訓機構時,南儷和夏君山表示不理解,但是后來也是依了自己的女兒。
當南儷知道了歡歡無望翰林中學時,她的媽媽想到了雅德中學,如果歡歡上雅德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他放下面子去找了剛剛吵架的老爸,屢遭變化之后,想到了買雅德中學的學區房。
最后我們來分析下,南儷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很顯然她意識到了教育內卷的事實,她沒有辦法也不得不像別的父母那樣為孩子未來更好的教育而放棄佛系的教育方式。
我們說,是田雨嵐贏了?南儷輸了,其實沒有任何一方是贏的,當前的教育痛點不得不讓他們屈身求全。
針對《小舍得》,針對教育內卷,你是如何看的?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