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是非常有用的一種思維工具,可以幫助自己在思考問題時更全面更深入。下面通過從思維和導圖兩個角度深入分析下如何應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思維主要分為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
發散思維是指在遇到問題時能打破思維的限制,盡可能多的從不同角度考慮中心應用何種解決方案破解問題。我們都知道使用思維導圖在中心寫上中心問題,但是這個中心問題正是這張思維導圖的關鍵所在,它決定了最終導圖的質量。舉例來說,中心問題是如何應用思維導圖和如何高質量應用思維導圖,最終畫出的結果肯定不一樣。關鍵看真正想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所以說提出的問題越準確,發散質量越高。那么如何提問高質量的中心問題呢?可以應用黃金思維圈模型,即針對問題進一步提問what、how、why,這種方法稱之為積極收集問題卡。
在發散的過程中發現卡殼,僅能想到2-3個角度怎么辦?從外部來說,可以利用外部信息,上網查閱資料補充些角度。但這畢竟是借用外部力量了,對于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來說幫助有限。更好的辦法永遠是內部的,在多讀書多旅行增長見聞的基礎上運用聯想開花和聯想接龍。當遇到問題時想一想有多少種路徑可以解決問題;在經過篩選確定某條路徑后,再用聯想接龍,想想第一步是什么,下一步是什么,直到寫不出來為止。
如果說發散思維是保質保量,那么聚合思維就是求同求重。運用發散思維后,可能會有很多的角度,這個散亂無序的角度并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下一步就需要再此基礎上進行分類,挑選有相似點有關聯點的角度或主題整合在一起。這里注意一點,關鍵詞要同層次,同層面。先發散再聚合畢竟是有些浪費時間的,如想一步到位的話,可以短期模仿+長期練習。先模仿別人是如何分類的,分析同類型的問題,自己是否也可以這樣分類。在這之后就需要大量的練習,錘煉思維。最終的分類可以根據需要建立模板,方便后續快速調用。
分完類之后,就該對各個主體進行深入細化。細化沒必要平均用力,這時應該按照2/8定律分出主次,有所側重。重要的部分通常放在右上角,如果是一側的話放在最上方,如果內容足夠多單獨占一側。之后再對重點進行標注。
說完思維,下面說下導圖。導圖主要從記錄和加工兩個角度介紹下。
記錄的目的是又快又好地記錄下發散思維,線條就是我們的載體。在畫線條的時候線條要流暢即方向要平,不要中斷,長短適中。之后要保證線條分類明晰,也從三個方面來講:1、主干加粗。2、一色一支。3、形式統一。記錄的過程還要兼顧布局,布局要合理。
做完記錄之后還要進行加工。導圖的目的是讓人一目了然,人對文字是不夠敏感的,看到文字后理解文字的意思后聯想到的是其圖案,對圖片相對就敏感多了。比如看到西瓜的文字,想到的就是西瓜的圖案,而如果看到的西瓜的圖案,想到的就是解渴、夏天、汁水多等,能夠傳達更多的信息。那么在加工的過程中最好將一些抽象的詞語轉換為具象的圖案。有時可能受思維限制不能很好的聯想,我們可以繼續使用聯想接龍和聯想開花進行練習。從兩個方向,一個方向從抽象--具象,看到抽象的詞語后進行一至兩次聯想。如果直接能夠聯想到具象可以,如果聯想不到可以先聯想一個抽象詞語后再聯想具象詞語。另一個方向從具象--抽象。如此這般反復練習,鍛煉思維能力。最終在此基礎上可以在添加一些符號輔助閱讀,可以使人更有效的理解導圖。
最終總結下,我們從思維和導圖兩個方面深入了解了下。思維分為分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目的是保質保量求同求重,導圖分為記錄和加工,目的是讓導圖可讀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