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刷碗,只是每年回家的時候想替媽媽分擔些家務,一年也就那么一兩次回家,那幾天刷碗(說來慚愧,因為除了刷碗我也幫不了別的)現(xiàn)在結(jié)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然后還多了婆家,相當于去哪都得刷碗,OMG,那不是一年刷到頭,想到這真的有點頭大。
兩邊老人家那里洗碗,是出于想要給老人家分擔;自己小家里洗碗,因為不會做菜,只能洗碗~
歸根結(jié)底,還是缺少核心競爭力,除了洗碗,別的做不了,只能淪落到洗碗的命運。。(/ □ \)
因為強迫癥,每次洗碗又會洗很久。有時看到雜亂無章的碗碟,真的有點頭大,再想到以后可能天天都得洗碗,那個頭就更大了[捂臉]
于是,我在思考,怎樣才能不讓自己這么頭大:
分析原因
頭大的原因主要來源兩方面
1、頻次多,未來可能是不管到哪,每天都得刷(孝順、缺乏其它核心競爭力)——恐懼
2、單次量多的時候,有點無從下手——畏難
解決對策
1、對于頻次多的恐懼:可以嘗試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擴大自己能做的“面”,比如做菜,增加選擇主動權,不至于被動的只能接受做這一件事。
2、對于單次量的畏難:思考家務的章法,如何提高效率,讓洗碗不再是負擔。
今天探索到一點,當灶臺上堆滿各種油膩的大鍋、小鍋、碗、碟、盆等等的時候,先不要慌:
(1)理清思路:先解決主要矛盾(對我來說鍋是大問題),再做小的零碎的
①騰空間:大的清洗干凈后,可以騰出地方放別的餐具;
②成就感:這個可以反過來看,當洗完所有的小的碗碟后,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更加油膩、體積龐大的鍋還要解決(一般鍋四周更多殘渣和油膩,所以會比較難洗,所以對我來說鍋是最討厭的,寧愿洗10個碗,也不想洗一個鍋)所以心里也很難有成就感,反而會被不多的幾個大件攪亂心情。(當然每個人的主要難點不同)
(2)過程中不斷的解決,不堆積
如果是自己做菜,盡量在做的空隙,把能清洗的先清洗了,不要把所有的都堆到最后一起。
總結(jié)
凡事都要多思考,總有解決的辦法~
PS:最近老拿爸媽當小白鼠,第一次做了蛋餅和雪耳糖水,繼續(xù)精進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