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作是一個思考的練習過程?
寫作就是做一道思考的數學題。
上學的時候我經常有這樣的體驗:一道需要寫計算步驟的數學題,不知道怎么解,可是當聽到老師娓娓道來的時候,突然恍然大悟。然而,聽罷開始動筆做,發現自己雖然能寫出些步驟,但還是不能完整的作出解答,要么是卡在什么地方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做,要么是因為一些錯誤理解沒有得出正確答案,或者其他原因,反正就是不能馬上掌握。
為什么?后來我才明白:
只是聽明白了,只是理解了,只是知道應該怎樣去思考了,但這并不能說明我們真的掌握了這個知識點,更不能說明我們真的能運用這個知識點。
這也就說明了為什么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慨:我讀了那么書,為什么還是過不好我這一生!
然后就開始給自己找原因,然后就簡單的把這個現象歸結于:書里都是騙人的,我就是這么笨,那是別人家的生活,和我這個普通人沒有關系...
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只是閱讀,僅僅是體驗了一下作者的思考,內心興奮、激動了一下而已。能有什么改變呢?
那么,要怎么做呢?答案很簡單,寫作,不斷的寫作...
寫作是一個很好的對思考的練習和踐行。
也只有不斷的寫作,不斷的把自己的思考反復的表達出來,變成文字,才能說明你真的想明白了,這還不夠,還需要不斷的重復,才能真的掌握,最后通過大量的運用才能把思考固化于心,才能真正對你的生活有所改變!
回想一下中學時候,有限的知識點,其實就是一直在重復。一道數學題,聽明白了,還要動手把各個步驟都寫出來,最終得出正確答案了才算是真正的理解明白,然后還要每隔一段時間重新練習一下,同樣的知識點就需要這樣不斷地做題強化鞏固。
那么能改變你生活的思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寫出來,清晰的表達出來,才算是明白了,不斷的去重復,去得到反饋,就像老師批改作業給的反饋。通過公開的寫作,讓大家點評,批改作業,才能讓從中得到大量反饋中,從而不斷精進。
寫出來,清晰的表達出來,才算是明白了,不斷的去重復,去得到反饋,就像老師批改作業給的反饋。通過公開的寫作,讓大家點評,批改作業,才能讓從中得到大量反饋中,從而不斷精進。
二、通過寫作給自己做心理建設?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情,被領導批評,和家人有了些小別扭,遇到不公平的事情...
這個時候可能我們就會掉入負面思想的牛角尖。因為空想是極容易讓自己在一個很淺的思維層面打轉,然后把很小的事情不斷的升級擴大,最后鉆進負面情緒的牛角尖。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因為一些小事情和家人吵架,因為老板的一句話就讓自己不舒服好幾天,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埋怨社會...
但是如果把遇到的事情用文字記錄下來就不一樣了,通過把事情表述清楚,就會把大部分負面能量釋放,然后你就冷靜下來了,最后你會發現這就是個很小的事情嘛,犯得著動氣嗎?
領導的批評可能也是因為他也被上級因為同樣的事情批評了,或者他誤會了,找他談談,說不定還能提升你和領導之間的感情。和家人能有什么矛盾,因為一些小事,還是其他事情,而這件小事只是導火索而已?和家人談談心說不定相互抱頭痛哭,彼此感情更加深。
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怎么辦?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然而不能因為世界不公平就放棄自我成長。
因為只有自己不斷成長,不公平對你產生的影響才會越來越小,但是如果你不成長了,不公平對你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
三、通過寫作讓自己不斷迭代
一個人只有不斷迭代,才能用有限生命活出幾輩子。
李笑來老師說過,七年就是一輩子,但不是說一成不變的自己度過七年就是一輩子。很多人可能幾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真的就活成了一顆螺絲釘。這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我想大部分人都不喜歡一成不變的自己吧,相反,我們希望自己能體驗到這個世界更多的美好,希望看更多精彩的電影,聽更多優美的音樂,欣賞更多嘆為觀止的畫作,去很多很多地方,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吃很多很多的美食,看能多很多的書...
但是體驗了這些就能讓我們迭代了嗎?當然不行,正如上面提到的,我們需要把這些記錄下來,加工、思考、積累,最后內化于心,才能不斷的迭代自己,讓自己的一生活出很多輩子。
所以讓我們一起記錄生活,不斷寫作吧!
因為寫作就是發現生活中的金子,然后小心收集起來,千錘百煉打造成一把打開下一輩子大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