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在我家跟我求助:三星的手機用滴滴呢,綁定的銀行卡,現在想用小米手機登錄,怎么把三星上綁的銀行卡換到小米手機呢?
我:老爹,這個跟手機沒關系,跟你賬號有關系,不用在小米手機上重新綁銀行卡了,直接在小米手機上登錄你那個綁了銀行卡的賬號就行了。
老爹還是很暈,一直在糾結是不是一個得退出另一個才能綁定,巴拉巴拉,然后我給其演示后登錄成功。
老爹似乎明白了,突然提出,那微信怎么綁銀行卡啊?
我:老爹,微信頁不用綁銀行卡,跟你賬號有關系,你這個賬號綁定銀行卡了,你換手機登錄這個賬號,都是綁定銀行卡的。。。巴拉巴拉
老爹:那發紅包。。。巴拉巴拉
我:發紅包,相冊,朋友圈都有的~~
然后,指點老爹去換手機登錄同一個微信號,事情發展順利,感覺我爹貌似真的懂了呢,我也許終于不用第35次教他登錄,給他解釋了呢~
。。。
晚上,老爹發來微信
我:。。。微信登錄不上了?
老爹:對啊,那個手機登錄不上了,這個登錄了,那個又不行了,我應該把這個退出吧,以前兩個都能登,下午你給我弄完,就不行了,巴拉巴拉。。。
我(賴我嘍臉):老爹,一個手機只能登錄一個微信賬號,小米手機登錄這個賬號了,那個手機登錄時會把這個號頂下去
老爹(重復上面說的巴拉巴拉。。。怎么兩個變成一個了巴拉巴拉)
我(當然,我就跟我爹聽不懂我說的,其實也聽不懂他說的):XXX賬號,你想用哪個手機號登錄?小米還是三星
老爹:三星
我:拿出三星手機,登錄平淡是真。
老爹:已經登錄上了,小米手機那個就沒有了,下來了。。。
我:稍等,拿出小米手機,點擊更多,點擊切換賬號
老爹:已經到了切換賬號了,這兒有一個國家地區,中國,怎么還有一個86,135XXX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點擊那個小叉子,然后輸入你另外一個手機號,然后再輸入密碼,扥估(打錯),登錄
老爹:我已經輸入完了130XXX這個號碼了,出來一個登錄,我試試
老爹:好了已經登陸上了,誰知道還變不變啊。。。
我:。。 ?怎么能變呢,只要你不退出,還得多理解理解這個微信,和其他應用的賬號
老爹:因為我現在兩個手機綁的是一個銀行卡,要能用就OK了
我(。。和著還沒整明白):。。跟你銀行卡沒關系,你在多用用,多玩玩吧,還是沒整明白呢您
老爹:好的,休息吧
以上,老爹求助切換賬號登錄微信事件結束,然后身為一個搞交互,搞產品的,我想起了一些事。
一,關于用戶實用場景的重要性
想起了之前看過的錘子手機遠程協助的視頻(我不是錘粉,其實我是個米粉),講述的是錘子產品經理通過遠程協助功能教他爹用錘子手機的事,還挺有意思的,推薦去看一下,這里不詳說內容,就提一下它的遠程協助功能,看視頻時,我還覺得這功能噱頭大于實用,但當我真正遇到這個使用場景時,發現有些產品功能你不在它的需求場景下是體會不到的。我當時就想,這要有個遠程協助是不是還挺洋氣~~
二,關于多賬號登錄
近些天觀察了下時下流行的APP,發現好多廠,登錄注冊模塊已經簡化到直接引導手機+驗證碼登錄的階段了,郵箱登錄幾乎見得越來越少,尤其在移動端。第三方登錄,大廠下的推大廠第三方登錄,但見得更多的主推微信登錄。
這里我提出我一些個人想法,僅供記錄,如果不對,請大神們留言指正。
基本上登錄一次微信后,就很少再需要登錄了,由于大家使用微信的頻率確實太高了,這樣久了,就會有一種錯覺,覺得微信不在是個APP,它是個手機中原生的功能,就好比信息,但是卻比信息用的更多,也更有趣。
微信也希望大家有這樣的錯覺,所以退出按鈕淺淺的埋了一下,現在問你:微信的退出在哪?你能很快的說出來么?反正我經常會點到個人信息中,然后發現并沒有。所以如果你在微信消息頁,退出微信的步驟算一下有幾步:我-設置-退出
你以為3步?
點完退出后,彈出“退出當前賬號OR關閉微信”。
你以為隨便點一個就退出了,隨便點一個,分別彈出彈窗,給你解釋一遍啥意思。
再點退出或關閉,才真正退出;
區別是點擊退出當前賬號后,就到了微信的二次登錄頁,已經記錄你的頭像你的賬號,需要你輸入密碼的那頁。在勾選有消息時通知我后點擊關閉微信,就算關了,也能收到別人的消息,不勾選,就是真的退出了,不會收到新的微信消息。
到現在,才真正的退出。算一算花了幾步?小小的退出微信都做的如此邏輯飽滿,可見有多強大。
但換一個角度想,這些對于父輩用戶來說,是不是增加了難度?他們可能沒有耐心去看那些提示,或者說看了,他們也不能很快明白說的是啥意思。
現在再說下微信的二次登錄和切換賬號。
二次登錄頁長啥樣:頭像-手機號-輸入密碼框-填入密碼后才會亮的登錄按鈕-登錄遇到問題-更多
我要切換賬號,點哪個?你熟你知道,如果你問你爹媽呢?
通過 更多-切換賬號 來到了登錄頁,發現默認已經填好了手機號,那輸入密碼,登錄,哎?密碼錯誤?為啥呢?咋回事? ?喔喔,原來默認填好的是退出的那個微信賬號,你需要的是登錄另外一個賬號。你會說你傻啊,點一下小叉子,或者從新輸一下啊?你聰明是因為你是從小學到大的人機交互專家,你父母呢?
看一下,一個小小的切換賬號操作,竟然并不是那么簡單,你我可能多點兩次就會了,但是我們的父輩,理解起來也許真的不是很容易。
? ? 智能手機的操作對我們這代人,幾乎是零學習成本,拿來就會,不會哪里點哪里。但是對于父輩人來說,卻總會出現一次兩次也整不明白一個操作的情況。難道是我們的交互設計的還不夠簡潔?不夠清楚?其實大多時候并不是,造成這個問題,更多的還是時代問題,我們時代從小就接觸電子產品,人機交互我們從小就開始體驗,紅白機和小伙伴一打打一天游戲;DOS打字母記得是小學計算機的課程;windows的流行開始玩PC游戲,發e-mail,聊QQ,寫博客;再到諾基亞,抱著手機大夜里和心儀的女孩發短信,雖然定了一個月800條的套餐還是不夠用;APPLE開啟了智能機時代,各種應用滿天飛。我們無時無刻的,潛移默化的學習著人機交互,隨著人機交互的不斷進步,我們的體驗也越來越好。
?當我們的父母問我們一些手機操作的問題時,請耐心的給他們解答吧,對于他們來說也許并沒那么容易,老爹,我跟您一塊再多研究研究微信吧。
?人機交互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做到完全傻瓜式的人機交互真不容易。
隨筆記錄下我的一些產品感悟,歡迎大家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