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一種叫做“麻雀”的小鳥隨處可見。瞧,早晨天剛亮的時候,窗戶前那棵桂花樹上就有幾只小麻雀在嘰嘰喳喳了。你因此不會睡懶覺耽誤了活計。如果有人在庭院里曬谷子,那它們一定會不請自來,啄幾顆谷粒當午餐。飛累了,想找個地方歇歇腳,院子里那根晾衣繩將是它們理想的選擇。它們偶爾也會在屋檐下跟燕子爭搶巢穴。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感覺它們就伴隨在身邊,或遠或近,抬頭就能看見,低頭又能聽見,極具煙火氣息。
然而,就是這些常見又普通的小鳥兒,在某些時候,表現得卻著實讓我驚訝,讓我感動,讓我思緒飄蕩……
? ? ? ? ? ? ? ? ? 一、草叢覓食
秋天,田野里野草的種籽成熟了,這可是麻雀的美食。野草茂盛的地方會有成群的麻雀覓食。小鳥怕人,如果有人走近,它們聽到人聲就會立馬飛走。“轟”的一聲,一大群麻雀同時從草叢中起飛,那陣勢相當壯觀。
足有幾百只,規模如此之大,行動如此敏捷,步調如此一致,太令人震驚了!
難道它們有十分靈敏的預警監測系統,能夠發現危險正在悄悄逼近?難道它們有一個統帥,在緊要關頭下達命令?難道它們有特別發達的信息傳遞系統,在一瞬之間將消息傳達給所有個體?
當你還在目瞪口呆的時候,它們已經飛遠,落到了另一片草叢里。即便沒人打擾,它們也會自動地轉移陣地。
可能是為了尋找更豐富的食物;可能是為了尋找新鮮感;也可能是為了某個不為人知的原因。
總之,我們會看到這里飛起一群,嘰嘰喳喳;那里落下一群,嘰嘰喳喳。給這空曠的田野平添了幾分別樣的生機。
? ? ? ? ? ? ? ? ? 二、倦鳥歸林
村子旁邊有一片小樹林,樹林里有幾棵高大的法桐樹,長得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理所當然,這里就成了麻雀的溫馨家園。每天傍晚,倦鳥歸林,這是樹林里最熱鬧的時候。
它們會一群一群地從四面八方飛來,象一支支飛箭扎進枝葉里,隱藏了身影。奔波勞累了一天,終于回到家里,可以舒舒服服地放松一下了。
與家人聚在一起自然很高興。這一天在外面看到了許多,聽到了許多,想到了許多,有頗多的感慨,所有這些一定要與家人分享,互相交流一下。
于是,樹上嘰嘰喳喳響成一片。一只麻雀的叫聲不大,可是成百上千只麻雀的叫聲匯聚在一起就聲勢浩大。仿佛是一片聲音的海洋,波濤洶涌,綿延不絕,震耳欲聾。
整個樹林沸騰起來,好象萬馬奔騰,又象暴雨傾盆,有排山倒海之勢。其他的聲音都被這片海洋淹沒了……
集體的力量就是這般驚人。驚嘆之余,我問自己:鳥兒到底有沒有語言?人類是群居的,為了交流信息,產生了語言。麻雀也是群居的,它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交流信息,為什么不能有語言呢?或許它們的鳴叫就是鳥語,只是異類聽不懂罷了。
夜色在喧鬧中慢慢沉落,它們漸漸停止了交流,樹林里恢復了寧靜。樹上的麻雀入睡了,第二天一早,又將精神飽滿地開始新的一天。
它們的作息很規律,堅守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則。它們能夠敏銳地感知大自然的變化信息,與天地的運行節奏保持高度的一致,這怎能不教人心生敬畏,難道它們的生命密碼里有“效法自然”的基因?
? ? ? ? ? ? ? ? ? 三、雪后捕鳥
冬天到了,候鳥怕冷,早已飛去了溫暖的南方越冬。而麻雀不怕冷,它們會堅定地留下來陪北方的人們過冬。所以,即使在北風呼嘯、雪花飛舞的日子里,也能看見麻雀的身影。
調皮的孩童們喜歡做捕鳥的游戲。一場大雪過后,萬物被雪覆蓋,麻雀找不到食物,這就是捕鳥的好時機。
有一年冬天,我也捕過一次鳥兒。一場大雪過后,我在院子里掃出一塊空地,撒上一些秕谷,把籮筐倒扣在秕谷上,籮筐的一邊用短木棒支起,木棒上拴根長長的繩子,引到屋里,人藏在屋里觀察動靜。等麻雀進入籮筐下,迅速拉動繩子,小鳥就被成功地扣在籮筐里了。
一切都布置好了,靜等麻雀入甕。很快有幾只麻雀發現了谷子,它們在院子上空嘰嘰喳喳,飛來飛去。像是在討論什么,又像是呼朋引伴,抑或是勘察地形,抑或是三者兼有。
不一會兒,又有幾只麻雀飛來了。它們有的站在樹枝上,有的蹲在院墻上,有的站在屋脊上,有的蹲在屋檐下的電線上。對著籮筐和谷子進行觀察,竟然沒有一只鳥兒入甕。
人在屋里等得焦急,局面就這樣僵持著。直到確認周圍沒有其他動靜,也沒有什么異常,一只麻雀飛到籮筐里,它特別警惕地吃了幾粒谷子,很快就迅速飛走。
接著,另一只麻雀又下來快速地吃了幾粒谷子,又飛走了。兩個同伴都沒有發生危險,可以斷定:眼前的環境還是比較安全的。
于是,陸陸續續地有六只麻雀進入籮筐,它們一邊吃谷子,一邊東張西望,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
我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可以拉繩了,就在木棒被拉倒的一剎那,四只麻雀敏捷地飛走了。只有兩只被扣留,可能是因為貪吃的緣故。
兩只麻雀在籮筐里驚慌失措,它們一邊凄厲地叫著,一邊奮力地東沖西撞,試圖找到突破口,盡快逃離這可怕的牢籠。
看到它們如此可憐地掙扎,我忽然意識到:這是在傷害它們!
它們生來就屬于廣闊的天空,在那里它們可以過屬于它們的生活:自由自在地飛翔,無拘無束地覓食,輕松愉快地交流。如果非要將它們囚禁于牢籠之中,遭受折磨,那豈不是摧殘了這無辜的生命?
我急忙掀開籮筐,兩只小鳥立即展翅飛向空中,撒下一陣歡快的鳴叫……還好,它們安然無恙,我長長地舒了口氣。
想起先賢的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越發地慚愧了。
從那以后再也不做捕鳥的游戲了。我更加地敬畏生命,哪怕是渺小普通如一只麻雀!
它們是那樣的聰明機敏,又富有靈性,甚至遇到可疑情況懂得分析試探;它們又是那樣的熟悉,如左鄰右舍般時常見面。它們有足夠的理由被善待,我怎么舍得傷害它們。只有它們安好,我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