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日
時間是個總是在恍惚間飄過的東西,轉眼已經是2017年的國慶,今年國慶恰好與中秋同期,八天的假期。除了中國年以外,也唯有此假期是最讓人向往和期待的了。
和往年一樣,所有節假日幾乎都是安排與家人在一起,不安排出游,只是簡簡單單的相聚,依偎,做飯,聊日常。
十月的上海已進入秋季,溫度適宜,有桂花飄香,小區圍墻外圍一片都是桂花樹,最讓人心曠神怡,桂花的小個兒并不妨礙它獨有的飄香,就好像對待事物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從不同維度、角度、高度去看,每一個人、每一個物品總有它存在的意義。
這次假期安排了1號下午時間回鎮江(父母那邊)。準備第一天的早晨好好睡一覺,驅除一下最近工作的疲憊,也想讓自己放空一下。人長時間處在緊張、快速、復雜的環境中會容易煩躁、焦慮。即便很多事情我們都很有計劃、調理,但也總是事與愿違,同時我們總是很容易隨波逐流。本想好好睡個懶覺,室友很早起來洗衣服,導致自己也比較早的醒來,不愿意起床,哪怕只是躺著,慵懶的躺著就無比幸福,有時候幸福感就是這么低。
快接近中午起床,不想吃任何東西,習慣起來都是喝一杯溫開水,好像總是能感覺到一杯溫水能將身體由上至下的清理干凈。開始整理房間和準備帶回家的東西。美心月餅是在公司托同事預留的,價格也是比較合算,準備帶給家人品嘗;朋友送了幾罐非常不錯的花生米,這是父親很喜歡的下酒菜,父親前兩年把煙戒了,這是讓我最佩服的事情,在我看來是很艱難的事情,只是沒有想到父親做到了,從此他成了我的榜樣,加上他牙齒全部脫落,裝的假牙,所以常常會買一些他能吃的或者喜歡的食物給他,他很歡喜;去年聽母親說父親有些尿頻,詢問了一些朋友這個情況,可能是膀胱或者腎方面的一些問題,這次便買了貓須草準備讓他喝喝看,但愿有些幫助,年紀大了總是有很多毛病慢慢呈現,這是自然現象,就如同臉上的皺紋隨著歲月形成。
每次回家總是盡可能的想帶一些他們沒有吃過的東西,帶一些新的物品給他們使用。我們這代人很幸福,物質不匱乏,經常想起父母的那一代人,總是讓我感到心酸,所以盡可能的多給予一些,但對于父母來說也許陪伴才是最渴望的事情,而這又是恰恰多數人無法做到的事情。把每一件要帶回的東西放在一起,然后規劃安排打包,一個行李箱,一個超大的袋子,比較承重,還有一個背包加一個小包,好像又要經歷一次'磨難'。
原本上海的十一第一天是有雨的,沒有想到得到太陽公公的垂愛,一直沒有下雨,還陽光普照,藍天白云。我還是擔憂會突然間下雨,準備早早收拾出門。把家里打掃干凈,衣柜、床鋪、衛生間整理清理,總是習慣每一次長假出門前安排好家里的一切,只愿回來時一切都是舒適的,總是喜歡住在干凈、物品精致稀少、有光的房子里,就是愜意。
拖著承重的東西早早的不慌不忙的趕往火車站。人沒有想象中那么多,不少人應該提前一天就已出發。抵達車站,離開車還有一個小時,找了一個人少的候車區有座位先安頓下來,出門前洗的澡已經汗流浹背。從家里帶了一杯果汁,喝起來就是那么美味,而且略顯珍貴。本來想看看昨晚室友蘇蘇推薦的韓劇,結果發現下載失敗,沒有一集下載成功,于是便放棄了,然后決定做一件事情,聯絡一下我的家人、朋友,看看大家假期的安排。這也是近兩年一直做的事情,日子過的很快,總是把聯絡的這件事情做到有習性,一直覺得人的情感都是流動的,沒有誰無可取代。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覺得人好像都很容易善變,真正交心的很少,真正記得你的更少,我們不能責怪他人,只是社會進步太快,如今已不是1988年那個沒有網絡沒有通訊的年代,人與人之間完全靠面對面的交流。如今的社會,如果不能做到慢下來,是很難體會人與人之間那點脆弱的情感,跟別說去維系了。所以一切的源頭都是自己,你想有什么樣的生活、關系、情感,皆由你自己創造、維護。沒有一成不變的生活與關系,每個人每天都在接受不同的訊息,為生活奔波勞累,大家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多數能想到已是恩惠。所以盡量安排時間去想、懷念、聯絡一些友人。每一天都在過去,每一天都在更新,過去總是有很多重要的人和時刻對我們影響很大,能保留這一部分記憶,只有照片和文字,想要保留那份情感,唯有將他/她放心中,常常聯絡。
在動車上,坐的是軟臥式座位,第一次坐這樣的車子,很寬敞,可以存放我的行李,心里竊喜。在車上用零極限做清理‘謝謝你,我愛你’,心里的靈感就是如此熱愛‘歸途’,即便包袱沉重,即便人潮擁擠,即便有怪天氣,也難以掩蓋‘歸途’的心情。列車大概行駛到江蘇區域,突然外面雷電交加,心里馬上進行零極限清理,只是對到達的城市進行清理。父親發來微信,問我上車了沒有,我詳細回答中著。父母那一輩不會使用網絡,今年才開始慢慢學習微信,使用智能手機,也是難為他們了,知識水平及文字的受限,以及年老的關系,學習和使用起來也總是那樣的艱難。我跟父親說晚上你們先吃,我晚上不吃了,父親回復說把我接到一起吃,我理解他的意思,也不再強調我不想吃的念頭,反而問他晚飯做了什么菜,他說紅燒雞,我說做個西紅柿蛋湯,想喝個湯,印象中這好像是少數中對他們提要求,過去我總是把自己當父母的父母,覺得要懂事,其實很多時候應該讓父母覺得他們自己的重要感,這不是麻煩。
車子到達鎮江,沒有下雨,心里偷偷的高興。如愿抵達,天氣也如愿,父親在出站口接我,依舊騎著他那輛使用了多年的電瓶車,把我的包袱放在路邊,跟我說他去里面拿車子,走之前問我說在這行不行,好像我是個嬰兒一樣,對他來說總有一萬個不放心在心里。回到住處,母親炒了個素菜,三人在凝聚后一起吃飯,紅燒公雞、番茄蛋湯、清炒土豆絲、炒青菜,很家常卻那么有滋味。
夜間鎮江下了大雨,在雨聲中,在父母身邊,安然睡去。
2017年10月2日
母親今天還要上班,早早便出門,出門時交代父親牛奶在哪里,對兒女不停的關心和叮囑仿佛是父母的習性。
大雨從晚上一直下到上午,沒有停息,老天仿佛也因為八天的假期而激動不已,感動的淚流滿面嗎。今天安排和父親去一次超市,買一些東西和一些食材,然后再去萬達星巴克領一盒月餅。沒想到雨一直沒停,快接近中午的時候雨小了,父親帶著我先去了銀行,幫他存了一筆錢,隨后我們一起去了超市。
大雨天,超市人不多,先去買了一些晚上的食材,因為后面幾天將不在鎮江度過,只是買了少部分,芹菜、菌菇、茄子,父親說要做一個油燜茄子。我再去買了兩只梭子蟹,準備晚上給他們做一個梭子蟹菌菇湯,一些新鮮的蝦,準備炒芹菜,順便幫他們買了一些骨頭,準備存放在冰箱以便他們之后食用。再去買了一些方便面,在3號車上要吃的食材。想著過節準備買一些酒給父親,但他拒絕了,我也沒有再挑選。買單時父親要求買單,被我拒絕了,每一次都這樣,每一次都被我拒絕。每一次他們都覺得花了我很多錢,可是他們卻不知道我有多心甘情愿。
買好東西出來還是下大雨,接近中午,我說我們就不要回家做飯了,出去吃鎮江有名的鍋蓋面吧。在大雨中,父親騎著電瓶車穿著雨衣,我坐在后面打著雨傘,駛向面館,父親說這家面館是他平時干活時常來的,還不錯。一進門一看確實,是那種不大,但還算干凈。進去后,我看了下準備吃黃魚牛腩面,父親說一碗青菜肉絲面,我知道那是最便宜的了。心里頓時不是滋味,我說你也點黃魚面吧,后來他答應了,隨后跟老板說再加兩個荷包蛋,付錢的時候父親搶著付,老板看著笑了,我不知道她的是什么,但從她的面相來看,她一定是個很好的老板,如同父親所說,這家面不錯,也如同它的味道,確實不錯;還有小菜蒜頭、咸菜、腌制的姜、米糊,第一次就這樣吃到了鎮江鍋蓋面,與父親,美味至極。
下午回家,天氣漸漸轉晴,不再下雨。我準備晚上的食材,洗好、切好,避免晚上再浪費多于的時間,安心等待母親下班。下午有多于的時間整理帶來的東西,一一交給父親,一一告訴他,特別是貓須草,叮囑他要點。隨后父親去棋牌室打麻將,趁著沒有下雨,我決定騎著電瓶車去萬達領月餅,一切順利,商場里都是節日的氣氛,人多、喧囂、買與賣,一切都運轉的很好。
晚間利用準備好的食材,做好飯,芹菜炒蝦仁、梭子蟹菌菇湯、加上父親的油燜茄子。父母吃不慣梭子蟹,總是覺得這些東西吃起來很麻煩,還不如肉食吃的起勁,所以只是喝了一些湯,我還是將其撥好,將可以食用的部分給他們嘗嘗,主要還是湯的鮮美。父親的油蒙茄子說實話真的很好吃,我贊美了,他笑了,母親也笑了。吃過晚飯,母親洗碗,我準備第二天要去徐州的衣物,盡量少帶一點東西,節假日人多,路上不便。
晚上,大家洗漱干凈,東西也都整理好,我拆開月餅切好小塊來品嘗,星巴克的月餅價格確實昂貴,但味道也確實不錯,感激食物,熱愛它,敬畏它,一切來之不易,小口品嘗,從入口到融入胃中,一切都是那么有儀式感。食物果然是最好的療愈方式。
在美味中,在父母身邊,安然入睡。
2017年10月3日
中午的火車,不在家里做飯,買好的食材準備在車上享用。早上沒有起的很早,休假就是放松,沒有給自己太多的限制。出門前,母親依舊將家里整理干凈,這畫面好熟悉,原來我的那點習性其實也是受母親的影響,一直都記得小時候一次母親對我說‘你看,麗霞把睡前脫的衣服都折疊好放在一邊’,好像從那時起好像特別熱衷于整理。一切整理的井井有條,一切都在有序的進行,無論生活還是工作,但是也總是有意外發生。所以生活才是周而復始的,要有一顆平常心,而不是刻意進行。
一起去車站,準備乘坐公交去車站,不是很遠。沒想到在車站看到一路車子堵住,估計是前兩天下雨下的都沒出門,今天大家都開始涌現出來了。心里再次零極限祈禱,‘謝謝你,我愛你’,沒過多久公交來了,原來并不是擁堵的關系,而是前方的紅綠燈有一些問題導致這段路看起來擁堵。父親的暴脾氣自然掩蓋不住,無論從上公交到乘坐在公交,總是抱怨很多,我沒有辦法說服或者改變他,甚至影響,唯一想到的就是零極限清理。很多事物大家都沉迷于表面的假象,就如同這堵車一樣,是真的堵嗎?其實不是,這一年一直在做內觀,所以對于類似的事件早已用一顆平常心對待,不急不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早早到了車站,檢票進去,車站人滿為患,沒有座位。但是一趟趟列車來的快去的快,人流也是在不斷離開不斷到來,很快空出了兩個座位,便安頓好行李,坐了下來,等待列車的到來。眼看一片行人,老少皆有,在人潮擁擠中每個人都不過是在為了一個‘聚’字而奔波著,顯然人的情感都是在熱血中流動著。此時假期我想沒有人不想著聚首,沒有一個人不想著家人,沒有一個人不想著歸途。
如期列車到來,去程我們三乘坐在一起,上車安頓好行李,已是下午一點,開始準備吃午餐,買好的泡面、煮雞蛋、玉米、零食、水果,給父親準備了豆干、花生米、白酒、啤酒。此刻的感受就是與家人聚在一起,無論在哪里,無論吃什么,都是歡喜。
五個小時的綠皮列車,怕他們無聊,早早給父親下載了電視劇。列車慢慢向前方行駛,他慢慢觀看視頻,不追趕時間,只享受此次途中的一切。母親近些日子上班比較忙碌,略顯疲憊,吃完食物就趴下入睡了,列車搖搖晃晃,她顯然已沉睡,也許累到極致了,直到在手腳麻痹中才醒來。
我下載了日本的影片‘小森林春夏秋冬篇’,片子圍繞在日本的一個小村莊以春夏秋冬食物播種展開,母親也與我一同觀看,這樣的題材簡單,貼近生活,人們通過周而復始的辛勤勞作,享受得到的食物。像極了父母那個年代,只是語音是日語的,只看字面,估摸著她反應沒那么快,但畫面感很強,從她時不時的言語中感覺對此也是很有興趣的,特別是對于食物的制作,母親一輩子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給我們準備一日三餐,所以對于料理的過程雖然沒有像影片中那么講究,但是她也總是以她自己的方式在一復一日的辛勤準備著。我們在她的食物中,在她的一勺一勺喂養中長大。
列車沒有晚點,還提早抵達。徐州的天氣只有十幾度,穿著針織衫還是略顯著冷。此刻的感受還是那樣為了聚首,一切外在的影響都不是問題。下車出站聯系哥哥,他們早已在出站附近等待,哥哥、嫂子、侄兒,一切都是為我們而來。上車后,看著許久不見的他們,哥哥胖了,嫂子沒有瘦,侄子長高了些,依舊挺壯實,但是對我們有些生疏了,沒有在一起生活總是會這樣。但是對于這個孩子不同于其他小孩,似乎對他我有足夠的信心,他其實并不是這樣。年初在上海陪伴我的一個月的時間里,對他的個性有一些了解,小小的身兒,其實內心情感是很濃烈的。他只是害羞,不好意思,我們這一方的家人突然涌現,他措手不及,他倍感意外,甚至喜出望外,一下子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但是他是開心,我看得出。
徐州下起毛毛細雨,開車一個多小時抵達家里。嫂子的父親準備好晚餐,真正的一家人終于聚上了,為了這一刻真的在腦海中演繹很久。吃著熱口的飯菜,與老人、與小孩,是父母親、是兄弟姐妹,是血脈相連的家人,似乎大家的心此時都是鏈接的。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而于我們而言一年之中在于此次的凝聚。
吃完晚餐,路途的奔波有些累了。便早早去了酒店,帶著小孩一起,哥哥和嫂子送我們過去,送到他們便離開了,留下了侄兒和我們一起。此時他開心了,內里放開了,不再有之前的拘束和害羞,他似乎知道我們是他的家人,我們來看他,而他也愿意陪伴我們,是爺爺是奶奶是姑姑,是一家人。小小的人兒啊,怎么能有如此的情感呢,怎么能叫人如此欣慰呢。
父親晚上喝了一些酒,回酒店就早早躺下入睡。因為有小孩的陪伴我們到很晚才睡,期間孩子因為晚上沒怎么吃東西,肚子餓了,叫了外賣,一碗米糊、兩個香腸,本來想叫他鐘愛的雞蛋餅,因為沒有了,所以只能取消。我跟他說等下外賣就有人送來,他很是期望,邊看電視邊詢問怎么還沒到呀,跟他解釋跟他說明,其實他什么都懂,小孩就是個小大人,思緒縝密。
告訴他吃完就要入睡,他答應了,也做到了。晚上睡在我旁邊,就像小鳥一樣。夜間總是怕他會掉下去,怕他著涼,時不時的幫他蓋上被子,觀看他不要掉下床。
在孩子身邊、在父母身邊,度過了這一夜,安心。
2017年10月4日
今天是中秋節,恰好又是孩子的四歲生日,這個國慶真是三個節日同慶,難得的日子。
七點醒來,沒過多久孩子也醒了,便起床洗漱準備去酒店吃早餐。帶上小小的人兒,與父母,這就是日常。吃好早飯,收拾好,雖然是酒店,也同樣整理好,也會像家一樣。帶著孩子散步去超市,準備給孩子和嫂子父母買些禮品。行走的路中一邊走,一邊拍照,當作紀念,人的記憶不可能記得那么清晰,除了文字就是照片,我想保留他們,每一年每一個這樣的時刻都以這種方式。
超市的人暴多。買了酒、讓孩子自己挑選了玩具和食物,他不同于其他小孩,平時吃習慣了飯菜,對于零食并沒有太多和特別的喜愛。還是給他買了自己看中的養樂多、酸奶、果凍、兒童火腿腸。在奶粉玩具區域有兒童玩耍的區域,讓他盡情的玩耍,盡顯孩子的天性,不給他任何限制,只作陪伴。
超市出來,看到門店有賣糖葫蘆,每每看到這些總是勾起我的欲望。總好像回到小時候,雖然小時候根本沒吃過糖葫蘆,可能覺得看到它就好像看到孩童般的自己,不知道為什么。吃著糖葫蘆總有一種童心未泯的感覺,開心,放松,無拘束。父親看到此景,嫣然一笑。也許笑的是我的純真吧。
中午在嫂子家,她父親做了一桌的菜,紅燒雞燒土豆、蒜苗炒肉絲、考雞、黃桃罐頭、炒花菜,還有什么記不清楚了。總是有過節的氣氛,一家人一起,聊天、吃飯,盡顯日常。嫂子的家人話不多,和我們一樣,但是都是那種特別實誠的人,心腸特別好的人,就是那所謂的老好人吧。無害人之心,只是簡單本分的通過自己的勞動過著自己簡樸的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談艱辛,只是守候,也許因為這樣兩家人才走在一起,最大的差異不過是南北方人的生活方式,所食之物烹飪不同,兩個人相處,兩個家庭相處,都是求同存異,只要明白彼此的那點心意,能理解對方,少一些抱怨,日子也就這樣過了,人生也不過就是活個過場,開心快樂最重要,除此無他。
下午回到酒店休息,我帶著孩子去公園走走,順便想給他拍一些照片,總想給他留點什么,在4歲的記憶力,希望更多一些相處的過程和開心的時刻。
因為過節晚上嫂子早早定了飯店,很有江南特色的飯店,即便在近北方。至少在南方目前為止還沒有遇上這樣的飯店,好像是為我而來,為節日而生。
城市的燈光再亮,也不如相聚的時光。留給今年的中秋。
北方的菜館量都特別大,每次來去飯店吃飯,總是吃不完,也總是打幾包帶回去。有一件事情總是不明白,他們的菜館打包都是用塑料袋卻沒有打包盒,也從來不用打包盒,不知道其他的地方是怎樣。
吃完晚飯,拿好蛋糕回到家中,給孩子過四歲生日。孩子雖然小,但是這些節日不容錯過,現在物資不匱乏。想起我們小時候,過生日,即便物資匱乏,但是母親也總是盡最大的能力給予我們儀式感,總是兩個白煮蛋,記憶猶新。幫他插上蠟燭、帶上帽子、叫他吹蠟燭,給他唱生日歌,給予他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孩子需要這些。
晚上孩子說不想去酒店了,想待在姥姥家,母親上前告訴他,過兩天我們就要走了,再陪我一個晚上就可以了,他認真的聽著,回答說‘那好吧’,那一刻我的心都融化了,小小的身影總能如此讓人動容。跟隨我們又去了酒店,在那里又度過了一個溫暖的夜晚,不一樣的一夜,一樣的守候,一樣的陪伴。
與孩子、與父母,又度過了一個難忘之夜,陪伴總是最長情的獨白。
2017年10月5日
哥哥因為今天要離開了,上午我們退了房間,收拾好行李去嫂子家里度過最后一個晚上。
從酒店到家里,我們選擇了步行。孩子也爽快的答應了,雖然他并不知道這條路有多遠,但是他總是愿意陪著我們完成每一件事情,就像小時候父母一直陪在我們身邊一樣,他也一直跟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路玩耍,一路說笑,這是日常。
走路一段路,他并不要求大人背或者抱。反而大人憐惜他弱小的身軀,要求背他一段,小家伙打小長的壯實,可能在北方吃面條饅頭的緣故,身板結實的很,父親背負了一小段就吃不消了,再換母親,再換我。快到小區時,你詢問他在哪里,他總是很清楚的給予你指向,很大聲的告訴你方向,從很小的時候他就對于任何他居住的地方記得特別的清楚,只要他走過一邊,他都記得住,甭想帶著他走向別處,他的內心其實也是很細膩的,有一定事物的觀察能力。
中午嫂子的爸爸將前一晚在飯店打包的食物加工,再做了一個涼拌黃瓜、花生米、青菜,又是一桌菜肴,在外面吃過太多的食物,都不如在家吃的舒適,想念就是家的味道,有溫暖,有人情,有味道,有著滿滿的愛意,父母對孩子,孩子對父母。
吃過午飯哥哥就離開了,第一個離開的人,都還沒有什么太大的感覺,于我們,于孩子而言,只是一個人先離開了,還有很多人還待著呢。
下午帶著孩子去小區里面玩耍,靜靜的陪伴他,走走停停,是日常,很難得。帶著他去坐心心念的游樂車,姥姥為了不讓他有這個念頭,總是遠遠的避開這些游樂的東西,可是孩子有他的天性,也有他的向往,有他的夢想,有時候不要去限制太多,這種偶爾的滿足感不會讓孩子抑制自己的內心,就該擁有這個年紀該有的模樣。
晚上嫂子的父親準備了稀飯,弄了幾個小菜,吃了幾天的大魚大肉,這碗稀薄的白米粥來的真是恰到好處,此刻真是人間美味是清歡的感覺。
第二天我們也將離開,晚上陪著孩子多待了一會兒,即便只是靜靜的在一旁看著他看電視,是不是的翻滾、嬉鬧,也都是日常,珍貴。這一夜我和嫂子入睡,不知道是不是潛意識知道第二天將要離開了,還是看電視劇的原因,直到凌晨兩點才入睡。
2017年10月6日
早上5:30起床,洗漱好,收拾好行李。嫂子的父親也很早起來準備粥、荷包蛋、煎餅,吃起來很美味,在秋冬的早餐這樣的早餐倍感溫暖;嫂子的母親準備很多食物,當季新鮮的花生米十斤、牛蒡醬、當地的冷面、火腿腸、甚至還有水杯,總是盡可能的給予我們很多東西,很普通,但都是心意,讓我們都拿著路上得吃,北方的人就是那么實誠。帶的東西太多,只是帶了一部分。
快離開時,孩子也起來了,姥姥告訴他我們要走了,他頓時說不要不要,不要走,我知道這是孩子的天性,沒有任何防備的脫口而出,是真的不想。前一天我也很認真的告訴他我們今天要離開了,回來上班了,讓他好好乖乖的待著,他點頭,沒有任何言語,這樣的狀態實在難掩他小小身軀復雜的內心世界。姥姥告訴他,姑姑要走了,讓他抱一下,他跑過來,我裝作若無其事的抱起他,開玩笑的說好重呀,抱不動了,姑姑要鍛煉了,否則抱不動的,他笑了。就在前一天我帶他去公園,試圖背起他,但是實在太沉了,差點背不起來,他突然跟我說姑姑沒有鍛煉,要早上鍛煉,所以背不動。今日我就這樣跟他說,他明白的,所以他笑了。
走時跟他說再見,他站在房門口同樣的手勢和言語,我看著實在抑制不住內心的那點經不起一點離別傷感的思緒,轉頭我離開下樓,下到一半,再回頭看,他又站在門口,我再跟他說再見,他依然同樣的手勢和言語,微笑著再見了。轉身我眼睛濕潤了,孩子很小,可是我想他是懂得的,他懂得相聚時需要陪伴,更懂得離開時的無可奈何,他以自己的方式面對相聚與離別,相聚時讓大人開心,離開時讓大人安心,以微笑,始終以微笑。
嫂子開車送我們去車站,父親怕趕不上火車,急速去買大巴車票,售票人員告知他幾點開,他又心急了,暴脾氣又上來了。我一如既然的清理‘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我們上車上車上人還不多,能坐在前面,恰好母親有點暈車,座位實在太滿意了。不過多久人滿了,車子就要開動了,這是流動的車子,人滿了就可以走。所以最終提前一個小時到火車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面對任何事情,順應事物的規則,接受一切的安排,一切都會按最好的方式呈現,無需焦慮,無需擔憂。
抵達車站,天氣漸晴,秋風吹拂過身軀略感涼意,站在秋日的陽光下一絲暖意。比起前幾天的陰霾天氣,這著實讓人倍感到假日的悠閑,雖然又在途中,卻沒有疲憊。時間很早,沒有及早的驗票進站,而是選擇在廣場中休息片刻,曬曬太陽,母親點頭贊同。
無論幾號,車站總是少不了匆匆的行人。來來去去,像歸來又像離去,人生也就是在來去中奔波,不辭辛勞的奔波,為家人,為孩子,為自己。因為之前沒有買到直達鎮江的車票,只能在南京中站,但是到南京的票直達的也沒有,只能買到蚌埠,此車經過南京,意味著蚌埠到南京的兩小時要在站立中度過。候車區中,看見有賣簡易的小凳子,便過去準備購買,詢問多少錢一個,老板說十八,正準備以心里價位十五的價格買兩個的時候,母親趕來了,說太貴了,直到她還到十元一個,而且只準備買一個,并且還在糾結買不買,最終在我的要求下以十元的價格買了兩個。后來在休息區我很生氣的責備她,就二十元的事情,干嘛不舍得,吃個飯四百多都付了,就二十元買個舒適,不停的數落她,她卻沒有任何回應,只是有一絲笑意。現在提起這些內心有無盡的悔意,對待父母大多時候我們缺少太多太多的耐心,多了太多太多的自以為是。如果有下一次我知道我該怎么做了,‘讀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
列車上人太多,三個座位已不同來時那樣在一起,我一個人在一個車廂,父親和母親在另外一個車廂,而且還是不在一起的,三個人因此而分離,這種感覺讓人心酸。我安頓好做下打個電話給母親,車上人太多,暫且就不過去那邊的車廂。徐州到蚌埠的兩小時看了影片,時間很快度過。到了蚌埠得站著了,沒有座位,我便過去母親的車廂,尋找靠近門口的空位把之前的小凳子放下來坐下,依著垃圾桶,對面是廁所,狹窄的通道里被人群擠滿,我和母親坐下,父親依一邊站立,開始準備吃午餐,三個人弄好泡面,在擁擠中吃起來,擁擠和饑餓中,你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不會在意周遭的環境,只會關注自己的處境。從來沒有想過會有此次經歷,會有這樣的場景,我保證不會再有下一次,不僅是讓自己,更包括父母行走在這樣的途中。也因此我和母親說,日后咱們任何節日得有計劃安排,早早安排早早買票,也不用經歷現在這樣。當然如鬼腳七的書寫的那樣,人生所有經過的路,都是必經之路。生活就是這樣,站在你覺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時候,意外也隨之而來了。這就是無常。是經歷,就會讓人無法掌控,一切也都是最好的安排。
父親去其他車廂補上蚌埠到南京的站票,我和母親在原地等待。誰料父親說人太多,根本無法走到我們車廂,交代我走之前拿好放在列車架上的行李。已快到南京,我準備去拿,母親說她去,箱子太重,列車架又太高,在人滿為患的列車上母親艱難的把行李從列車中間的架子上拿到門口我的身旁,這個過程讓人心疼。
順利出南京站,也順利進南京站,因為即將乘坐下一班車到鎮江。到了南京站開始感受有南方的氣息,車站很大,再多的人也不會覺得擁擠了。大家在候車區歇息,不再有之前糟糕的環境和擁擠的人流,寬闊的候車區讓人放松、舒適。打開黃桃罐頭,你一口我一口的吃起來,愜意的很,似乎驅趕了之前的疲憊。
南京回鎮江的車上人很少,至少是沒有人站著的。列車漸漸往鎮江行駛,看著窗外的藍天白云,心里有無數的念頭,人生、父母、情感、自己、他人...等等,很是復雜,卻又復雜的沒有重點。特別的感觸就是時間總是在恍惚間飄過,抓不住它,任它匆匆走過,留下的只是那片片回憶在心頭。
抵達鎮江,匆匆叫上的車趕往家中,坐下來的那一刻才覺得,家才是最安心、最舒適、最放松的地方,只是待在家中,哪都不去,也是讓人沉醉。希望這樣為凝聚而奔波的日子漸漸減少,希望家人在一起。
回到家中,收拾行李,將臟的衣服給母親清洗,每個人也都清洗干凈。路途的疲憊,決定晚上帶父母去外面就餐,選擇了一家沒有吃過的餐館,點了幾個菜,從吃的過程來看他們很滿意。只是父親有點感冒,胃口不如平時,我和母親到是猶如太餓了吃的津津有味。
在夜色中,在微風中,父親騎著那輛電瓶車載著我和母親駛向家中。
這一夜,與他們,度過了假期最后一個晚上,次日將返程上海。
2017年10月7日
早晨還在睡意中,母親叫醒我,問我是否可以8日再回去,我說提前回,八號在家休息一天。母親的意思我懂,因為她終日上班,而今天也不例外,所以她顯然想讓我再留一晚。我拒絕了,幾乎每次都是提前一天返程,不想弄得時間很緊張,總是想著把時間安排的充裕一些。
中午母親不在家,父親上午去買菜回來,中午做了飯菜給我吃,排骨燉山藥,辣椒炒毛豆,芹菜炒蝦,清炒雞毛菜,味道很好,我喝了很多湯,還吃了一碗飯,遠遠超出了平常的食量。父親因為感冒,胃口不好,也沒有喝酒,只是吃了一點點米飯就放下碗筷了,這樣的不尋常讓人擔憂,希望他早點好起來,恢復該有的精神面貌。
吃完飯,收拾好行李,父親騎那輛電瓶車送我去車站。這樣的場景無數次,每一次這樣的時刻都讓我有說不出的憂傷。抵達車站,他總是想把我送往離進站最近的地方,直到我進站,他看著我離開,我看著他離開,他再看向我...最終離開。父母與子女的那點情感或許是至死不渝的情感,不計回報,不計得失,無所求,更是無怨無悔。感恩。
在高鐵中安頓下來,沒過多久父親發來微信說,在我的涼鞋里放了500塊,頓時眼淚要掉下來。他一定是在為前幾天在超市買東西我拒絕了他付款,自己付了600塊的金額,他一定是不想我花很多的錢。可是我敬愛的父親啊,其實我心甘情愿呀。他們總是偷偷的給予我,就像年初母親在照料我一個月后,偷偷的在床下丟下身上所有的錢一樣,那種偷偷的給予,是我承受不起的傷感。這一次,我沒有像上一次那樣瞬間淚崩,久久沒能恢復心情。其實我應該開心才對,他們愿意給予我,因為我于他們而言始終是孩子,比起我給予他們的東西,他們給予我的更是心甘情愿。我摯愛的父母親,也永遠是我心頭的梗。如何去愛他們和被愛,是一輩子要學習的功課。
回到上海的家中,整理、清洗直到舒適,幾天的奔波,人在疲倦中很快入睡,次日醒來已是上午九點。
2017年10月8日
假期最后一天,只準備好好休息。
天氣很好,清洗了床單、衣物,上午去菜市場買了一些食材,走在小區間,抬頭可見的藍天白云,隨處的暖陽,穿著短袖并不覺得冷,買了活蝦、小黃魚、番茄、蓬蒿菜,給自己做了一頓可口的午餐,這些日常值得記住。
下午小睡了一會兒,舒適的天氣讓人不愿意醒來,直到有了靈感,想為整個國慶做些什么,于是先整理了假期的照片,再用文字記錄一些細節,怕日子久了容易忘記,翻看照片,讀讀文字,總是更容易讓人想起。
相聚的日子盡管美好,但也總是有爭吵,以前我不理解甚至討厭家里吵吵鬧鬧,討厭父親的壞脾氣,討厭母親的一再縱容,討厭哥哥的暴脾氣。但是中整個假期結束后,讓我覺得其實家人的很多毛病或者缺點,我們何必去厭惡呢,為何不去嘗試接受和包容呢,那些不好的毛病已是定奪,無法改變,就像我們無法改變,甚至很多時候無法說服別人一樣,只能改變自己的態度和對待事物的想法,我相信終有一日他們也會改變。其實當父親在送我去車站,并存放500元給我的鞋子里時,我知道平時的再多爭執、再多的壞脾氣,只是他們的一種表達方式而已,我又何必去較真,去責怪甚至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中還備受委屈呢。他們是愛我的,這已足夠,不要在抓著他們的缺點不放。他們是我的父母親啊,養育我的父母親。
匆忙的總是生活與時光,在恍惚間流淌;溫美的記憶總是在歲月里浮漲,一邊行走,一邊收獲風景,一邊前行一邊學會遺忘。
轉身,歲月又因季節而變了樣。
回首,回憶漸近漸遠如夢一樣。
總有這樣的時刻,內心復雜的都不成樣,思緒也像被雨水澆灌了一樣。
給家人的那點時光,盤點起來都見不得光,老人與孩子的時光是最等不起的憂傷。
2017.10.8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