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本人身為一個IT Android開發工程獅,雖然步入這個行業沒幾年。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是從技術員成長成為一個項目經理。最近自己也是以一個項目經理的身份接手了一個IT項目,從跟客戶的交談、談判,到商議簽訂合同,到后來的團隊制作,目前正在制作中。整個過程更加的堅定了我未來走向項目經理的信心。不過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積累大量的經驗,于是買了這本有潘東、韓秋泉著作的這本IT項目經理成長手記,以學習如何成長為一個稱職的項目經理。。
第一章 "迷你"CEO---項目經理不簡單
項目經理的主要任務:
- 支持售前過程
- 負責項目交付
- 完成項目收尾
- 管理干系人的關系
- 管理項目團隊
基本素質:
- 領導力
- 責任心
- 積極主動
- 壓力承受
第二章 IT項目管理的那些事 ---入門知識
項目的特點
- 獨特性,每個項目都會創造出獨特的產品,服務或成果。
- 臨時性,項目有明確的起點和終點。
- 不確定性,項目不節能完全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規定的預算有規定的人員完成。
什么是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就是將知識、技能、工具與技術應用于項目活動,以滿足項目的要求。
項目管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范圍(Scope)
- 時間(Time)
- 成本 (Cost)
- 質量 (Quality)
簡稱為S-TQC
項目的生命周期:
一般項目的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部分:啟動項目、組織和準備、執行項目工作和結束項目。
項目的組織結構:項目型、職能型矩陣型
項目管理的過程:
過程是指為了完成預定的產品、成果或服務而執行的一系列相互關聯的行動或活動。
整個項目過程可分為5個過程組:
啟動、規劃、執行、監控和守衛。
小結
項目管理的知識體系(書中圖表)詳細的概括了項目管理的各個方面,但對于項目經理來說這僅僅是必須知道的內容。
第三章 初為項目經理
這章開始說明了,剛剛做項目經理會遇到的困難等。本章記錄的不多,主要還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這里講到了一個內容就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確實,做技術的和做產品的兩個人看項目的角度不一樣,應該多站在對方角度著想。客戶為什么做這個項目也是關鍵所在。
在本人最近做項目的過程中,算是已經懂得了這個問題,很多需求都是站在客戶的角度來看的,不僅增加了客戶的滿意度,技術方面也不會太復雜。
經驗與教訓:
項目中人際關系非常復雜,遇到困難的時候,冷靜分析誰是項目的得益者,誰是失利者就可能發現解決問題的關鍵點。設法獲得高層支持,可以獲得更多解決問題的鑰匙。
第四章 理論到實踐 --- “落地”的那幾招
確定項目范圍時一定要制作一個范圍說明書,在我自己做的項目時我會制作一個需求文檔來約束未來制作App的內容和增加的內容。
《范圍說明書》包括以下內容:
前言、項目概述、產品范圍、項目范圍、雙方職責、交付成果、驗收標準和流程、項目約束條件、項目的假設條件、變更流程。
(自己制作這個需求文檔大概用了一周的時間吧)
這里介紹幾個相關的概念:
最早開始時間(Earliest Start time ,ES),最早結束時間(Earliest Finish time ,EF)
最遲結束時間(Latest Finish time ,LF),最遲開始時間(Latest Start time ,LS)
EF=ES+Duration
LS=LF-Duration
計劃怎樣落地
- 每個小組使用一個白板,將本組一周的計劃進一步分解,多事到每個人每天完成的顆粒上,白板也是可以及時修改的。
- 白板工作每天檢查,出現了異常情況隨時調整。
- 周五根據白板的記錄,整理工作周報。
任務的委派應確定到個人的身上,由一個組長負責指導和確認。明確某項任務誰負責,出現問題找誰處理。
可以組織晨會和周例會。晨會來監察一天的完成情況,并且統計完成與未完成的任務。周例會統計小組的情況和下周的任務,更新項目計劃表等。
** 用真實數據套概念**
成本管理的幾個指標:
- 計劃價值PV,是指按預定工作進度完成某項任務二分配的預算。
- 實際成本 AC ,是指為了完成某項任務而實際發生的總成本。
- 掙值 EV 是已經完成的工作的價值,用分配給該工作的預算來表示。EV可以描述項目完工的百分比。.
績效指數:
- 進度偏差 SV. SV=EV-PV。表明項目已經完成的工作是否落后于基準工作。大于0時進度快于計劃,反之慢于計劃。
- 成本偏差CV .CV=EV-AC。指明了實際績效與成本支出之間的關系。大于0時表示產出的價值大于實際投入的價值,反之小于投入的價值。
- 進度績效指數SPI,是比較項目已經完成的進度與計劃完成的進度的指標。SPI=EV/PV。說明完成了工作量相對于計劃的“快慢”。SPI小于0的時候,說明未達到項目計劃的要求,大于0則超出了計劃的要求。
- 成本績效指數 CPI。是比較已經完成的工作的價值與實際成本的一個指標。反映了已經完成工作的效率。CPI=EV/AC. CPI小于1.0的時候,說明已經完成的工作較預算成本超支,大于1.0的時候已經完成了工作較預算有結余。
預測成本
預計完工成本EAC.
方法1. EAC=BAC/CPI,表示如果項目繼續以當前的成本績效水平進行,完成時需要的成本。
方法2. EAC=AC+(BAC-EV)。表示如果項目剩余部分按照預算完成,完工需要的成本。
方法3. EAC=AC+重估剩余工程預算。
風險管理
- 風險識別---找出可能發生、可能不發生、對項目有影響的事
- 風險分析---按照發生的概率、對項目的影響兩個維度分析
- 風險計劃---選擇規避、轉移、弱化、接受策略,分別制定對策。
- 風險監控---定期看看,發生了,就應對;過去了,就沒事了。
風險計劃
應對的策略分為四類
- 規避。通過變更項目計劃消除風險或風險的出發條件,保護目標免受影響。
2.轉移。不消除風險,而是將項目風險的結果聯通應對的權利轉移給第三方。
3.弱化。將風險事件的概率或影響降低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
4.接受。不改變項目計劃,而考慮發生后如何應對。
變更控制
變更控制的流程為一下四個步驟:
- 授權。變更流程中規定,必須明確授權客戶方那些人員由權提出變更申請,項目組那些人有權受理變更,并有雙方人數要求。
2.審核。變更審核過程要求確定變更的優先級,并不是所有的變更都一定要修改,更不是所有的變更都要立即修改,審核的目的就是按照規則確定哪些立即改,哪些以后逐步優化。
3.評估。變更都是有代價的,應該評估一下變更對于時間、成本、質量等方面的影響,方便高層領導作出判斷。
4.確認。評估結果一定請客戶知道,并確認是否接受代價需要修改。
第六章 質量“基本功”
質量管理活動
質量管理活動包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兩大類。
在移動開發中版本管理通常都用Git、SVN、GitOSC這樣的版本控制工具來控制版本的代碼。
評審會不僅僅是走一個過長,真正的評審會看似是找茬,其實卻避免了以后的麻煩,所以在前期的時候盡量完善設計上的缺陷和不足的地方。
評審過程:計劃、預備會議、準備、評審會議、跟蹤。
測試的環節: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性能測試、用戶驗收測試。
第七章 團隊建設基本功
團隊建設不僅僅是吃吃飯唱唱歌,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也需要橫向的進行團隊建設。
信息透明是關鍵,將每個人每天的任務寫在一個白板上,這樣就可以明確大家每天的任務量而不會相互抱怨。
團隊會議:
分為兩張表來開會,一個是自我評價表,列出個人道德優缺點。另一個是團隊評價,評價這個人的優缺點。
第八章 身為項目總監
Ps: 哈哈哈,這個身份對于我來說還是so long... 既然看書看到了這里,那么就記錄一些關鍵的內容吧。
首先項目總監不會具體落到那個項目上,而是通過項目經理去監管項目。對于很多項目經理的時候需要一個《項目經理手冊》來規范項目經理的任務。不過這種情況也只能是大公司了,而且還是很大的那種。。。就不深入討論了。
三層分層計劃
高層計劃、中曾計劃和底層級化。
高層計劃主要的溝通對象為客戶或公司高層,具體為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首席執行官)、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信息主管)、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 首席財務主管)、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首席技術官 )、項目出資人或者其他高層人士。
第九章 項目群的質量管理
首先需要一個集中的配置管理,將所有項目組的數據協調統一起來,這樣有利于項目之間的協作,以及文件的實時性。
這個怎么看我個人都覺的像Git....
第十章 項目群的團隊管理
資源規劃和調配。
員工的溝通
總結
到這里IT項目經理成長一書就已經看完了,對于現在還在做技術的我有了很大的啟發。對于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項目監管、公司各個層次之間的溝通和配合有了更多的認識。未來在工作中也會關注如何當好項目經理這個話題,也多和項目經理打交道,增加自己的認識。
對于本篇內容根據個人所經歷的依舊更新中... ...
201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