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隨著端午節的臨近,有學生的家庭紛紛進入到傳統的考試季。
一般學校會采用傳統倒計時的方法:找黑板的某一個不顯眼角落,用顯眼的大字寫上“距離考試還有N天”。在距離中考還有23天的時候,我們來看看:
誰會留下來參與中考?
在五月,考前的三診一般都已經結束,根據前三次模擬成績,已有的學生選擇直升,紛紛與高中簽訂升學協議,從這個月開始直接進入高中學習。不過這個時候的學習,踏入高中的直升生也就限于初三舊知識的鞏固,而非高一新知識的學習。這一部分學生是不需要參加中考的,但是在六月初要參加分班考試。
另外一部分略覺輕松的已經拿到名校指標到校的學生,這部分學生要參加中考,只要考過重點線,上名校一般不成問題。不過能夠拿到指標到校生名額的,除了看三診考試的平均成績,還要看初二學年的年級總排名,一般要在年級的前五十名。因為指標到校生的特殊性,學校一般很少公布對學生的年級排名。也因此,存在很多暗箱操作的空間。
還能安心學習了嗎?
一般來說,從三月到四月,都在忙于三診考試,一入三月,就備戰體考:即跳遠、800米長跑和側位體前曲;五月初進行政治歷史會考。不論是體育還是政治歷史會考,都要求達到“A”,才能保證不會倒扣筆試的卷面成績。換句話說,體育、政史有可能會拉低中考的成績!
經過直升生、指標到校生、體考、會考的震蕩,眼看著班里的同學越來越少,留下來的學生情緒的波動是最常見的:焦慮和壓力會使學生難以平靜。
在這個時候,最忌諱自己急躁。誰都寄希望自己在短時間內突然開竅,成績“噌噌”往上竄。但考試絕非一日之功,如果過去三年沒有足夠堅實的積累,很難指望奇跡的發生。這對別人來講也不公平。
穩定心態
急躁的心態讓學生在最后的關頭亂了分寸,什么都想做,有什么都做不下去。不能夠制定合理的復習計劃,錯失最佳的復習時機。
這個時候要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比照自己三診成績,估算自己的位置,能夠實現的目標。給自己的目標分成三個層次:最高目標、一般目標和最低目標。最低目標就是中考穩定地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取得合理的成績;一般目標就是取得合理的進步,讓自己的成績再上一個新臺階:最高目標就是在進步的基礎上,加上運氣的成分,超出預想的目標。
只要想清楚在中考的沖刺階段,我們通過合理計劃和自身努力能夠實現一般目標和最低目標。這個問題想清楚了,就會放平心態、拋棄幻想,踏踏實實地做好最后的復習。
調整狀態
1、保證體育鍛煉時間。拼沖刺基本上就是拼體力,每天長達八小時以上的冷板凳時間,往往也是體力接近崩潰的時刻。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有效轉移大腦的興奮點,在劇烈的運動中,釋放倦意,增強活力。現在的學生喜歡通過手機游戲或者看電視來緩解精神的緊張。在沖刺階段,盡量少用或不用:看電視往往有“反芻”的作用,影像會引發多種心理感受和體驗,干擾學習的專注度;而電子游戲很容易上癮,往往是一關接一關的連續體驗,會吸走學生全部的心思。孩子考慮的是永遠是“怎樣快點弄完去玩電玩”;這與“學習之后打電玩放松”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目的。
2、調整好自己打的生物鐘,減少熬夜,保證自己在上午9點、下午2點正好處于狀態最佳的時刻。
3、調整自己考試狀態,堅持每個一段時間,做一套中考模擬題。期間不上廁所不吃東西,嚴格按照考場要求,提前交卷要檢查,時間一到立刻停筆。最后參照標準答案打分。這樣訓練的結果是,一旦真正進入考場,因為程序經過多次訓練,可以有效減少因場地、監考所帶來的緊張。
鞏固基礎知識
1、看課本。對照課本,把知識點看明白。最后的二十天,還是要回歸課本,根據考綱要求,把課本看透。
2、整理知識思路。看課本的同時,要把各個科目的知識體系做一次完整的梳理,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框架。習慣使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管理的同學,只需要看一下自己的思維導圖即可。
思維導圖的簡單畫法: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6f2f55a1920d9cb5b83e6c7f.html
3、看錯題找弱點。之前總結出來的錯題本,有點明白的,就要把它拿出來反復弄懂;完全不清楚的,就選擇放棄,因為時間有限,強攻無益。集中精力解決自己短時間能夠解決的問題。
中考是求學時代遇到的第一個轉折點,也恰逢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到來。在人生第一個轉折點,理清思路,找準方向,無疑為后續的發展爭取更寬廣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