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Boya八年了,他是個不喜與人交惡的人,什么都微笑著說好,面對刁難也能做到波瀾不驚。我常夸他的心實在是大得可以,他說不是我的心大,而是懶得惹麻煩,人生中相熟的人不超過一百個,何必鬧僵?
上周和Boya約著吃飯,席間吃著吃著他突然笑了,然后忍住笑對我說:“我把幾個人拉黑了。”那種情不自禁的小喜悅就像是自己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對于Boya而言,這確實是件了不起的事。
一位是與Boya交情不錯的前同事。前同事離開公司之后,加入了對手公司,他常常在朋友圈發一些暗諷前公司的事,一開始Boya會在底下留言說些俏皮話,言下之意就是提醒對方:我看到了,你別再寫了。前同事似乎并沒有接收到這樣的信號,反而變本加厲。不管Boya的部門有任何舉動,對方都要點評幾句。
有一次,Boya負責的一個電影項目做了場發布會。該電影導演上一部片子創造了票房奇跡,觀眾都很期待他的新作。由于故事不同,題材不一樣,所以其中一位男主演換成了新人,也算是個冒險的嘗試,畢竟,之前的角色形象太根深蒂固,深入人心,觀眾能否接受一個毫無根基的新面孔呢?
預告片發布之后,果然網絡上出現了唱衰新人演員的評論,甚至有網友刷起了讓該演員滾出電影的話題。這些評論大都圍繞一個主題:你沒有之前那個演員好,你放棄吧。
這樣的留言一波接著一波,無論Boya他們發布任何新物料,只要有新人演員出現,底下都是一大片反對的聲音。新人演員本來性格樂觀,也架不住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抵制,心里覺得很委屈。
同事擔心他會多想,想安慰幾句,可他又假裝沒事,讓大家不用擔心,私下卻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也越來越沉默。
后來Boya他們商量,與其讓那個新人演員逃避議論、否認自我,不如讓他直面這些聲音承認這一切,只有面對了,才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
于是Boya部門在發布會的現場設置了一個環節,讓新人演員當眾念十條網友諷刺自己的留言,不管多難聽多刻薄,都勇敢念出來。新人演員事先沒有思想準備,念到第九條的時候,實在克制不住,哭了。
導演擁抱了他一下說:“以前罵我的人更多,當有一天你念這些罵你的評論不哭的時候,你就真正強大了。”
壓抑了很多天的新人演員痛哭一場之后,整個人豁然輕松起來,他面對觀眾,坦然地說:“雖然我和之前的演員相比的確有差距,但是我相信,我會努力做到更好。”
新人演員在臺上失聲痛哭時,Boya也在后臺偷偷抹眼淚。他覺得自己和部門的努力是有意義的,任何事都是不破不立,逃避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與此同時Boya刷了一下朋友圈,發現那個前同事果然酸溜溜地發表了一句話:把人現場弄哭,你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是嗎?這樣的方式簡直是電影宣傳界的恥辱。
Boya拿著手機看了許久,很想和對方爭論。但最終,他忍住這沖動,同時果斷決定把對方從自己的朋友圈拉黑。
拉黑的那一刻,他覺得好爽。
還有一位朋友叫華子,是個極其熱情的姑娘,跟不相熟的人都能聊得歡天喜地,三句話不到,便能稱兄道弟,談起合作機會來。
華子其貌不揚,但性格外向,說話語氣中常常潛伏著撒嬌的病毒。我曾親眼目睹華子對Boya說:“哎呀,人家這個不會啦,你能不能幫人家百度查一下嘛。”Boya輕輕嘆了一口氣,無奈地應承下來。給了結果之后,華子在一旁以夸張的語調說:“你好厲害,你最好了,謝謝你。”
然后轉身消失在人海。
Boya說華子是公關公司的銷售經理,手上有很多客戶資源,她常常會拿著客戶的需求對Boya說:“你能不能給我做一個方案,我好向客戶推薦你。”
一年,三年,五年。據我所知,這些年里Boya給華子做的方案不下二十套,無論大事小情,她都會拿他當114進行咨詢,包括查詢各種相關人士的電話號碼。
可惜,那二十套方案沒有一套被采用,全部打了水漂。
我問Boya:“用不用暫且不管,我只想知道,每次你把方案給她之后,她會給你任何回饋嗎?”
Boya總是憨厚地笑笑,說沒事沒事,我只是出于好心幫忙,不求回報。
終于有一天,Boya下決心,把華子也拉黑了。
那天Boya正在加班準備第二天的工作,華子又打電話來,上來就是撒嬌的語氣:“哎呀,今天見了一個化妝品的客戶,特別想和時尚電影合作,你們有什么現代電影嗎?今晚可以給我一個方案,我給客戶看看,客戶要得特別著急呢。”
Boya愣了一下,想想自己手頭的事情太多,確實完成不了,準備開口拒絕。華子卻自顧自在電話那頭繼續說:“哎呀,我還不是為了你好嘛,多一些選擇多一些機會嘛。你就幫幫忙,隨便寫一個方案吧。”
往事如幻燈,華子這些年說過的所有話在Boya的腦子里快閃而過。每一次都是“幫幫忙”,每一次都是“為了你好”,每一次都沒有結果,每一次都“楊白勞”,每一次的隨便幫忙都要浪費Boya最起碼五個小時的時間。
想到這兒,Boya在電話里快速而堅定地對華子說:“華子,我發現這些年我給你的方案都沒有成功的。其實不采用也沒關系,好歹我還有其他案子在執行,但是你呢?永遠都在做方案,永遠都沒結果。還有,每一次你都讓我幫幫忙,說隨便弄弄就好,但每一次我都很認真做了方案給你。你說隨便只是因為你很隨便。最后,我非常感謝這些年你一直想著我,為了我好。但不要因為你覺得你為了一個人好,就可以不顧忌對方的感受而任意提要求。我說完了。”
掛了電話的同時,Boya把華子從他心里拉黑了。
我在心中為Boya叫了一萬個好。聽一個老好人描述他被逼到墻角后奮起反撲的心路歷程,竟然那么暢快淋漓。
我問:“還有嗎?”
他說:“還有一個朋友,老在我面前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也會跟我說他們的隱私和八卦。每每我覺得他肯定從內心恨透那些人的時候,我卻發現他和他們依然混在一起。那一刻,我決定不能再和這樣的人聊天了,倒不是因為他沒有原則,而是我害怕成為他口中的那個人,我甚至可以想象到,他如何在別人面前說我不好,但依然和我談笑風生。”
我們總覺得時間帶來的都是朋友,既然是朋友,就有相處下去、維護關系的必要。我們并沒有意識到時間也是河流,總有一些東西要被卷走,只有真正的珍寶才能沉淀停留。
后來曾經寫給自己一段話:以前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會很討厭。現在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只會不予關注。兩者之間的不同在于,不喜歡的東西已經不會再進入自己的生活了,所以連討厭都浪費了情緒。
越來越發現,人年輕的時候,對于很多東西都是想“得到”,得到更多的肯定、得到更多的人脈、得到更多的信任、得到更多的機會。后來也一定會意識到,得到更多的肯定,則要表現給更多人看;得到更多的人脈,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交際;為了得到更多的信任,就要付出更多的真心;而為了得到更多的機會,就要撒出更多的網守在岸邊更多的時間……
當所有時間都用來交換之后,自己已經涓滴不剩。后來,大家都開始慢慢梳理自己的生活,剪枝剪葉,于是有了一個詞,“斷舍離”。
不要在意不在意你的人,不要考慮不考慮你的人,不要擔心不擔心你的人,不要花時間給不會為你花時間的人。
果斷舍棄掉我們不想要的,不喜歡的,讓生活變得非常簡單、純粹,我們要把精力用來做更重要的事。拉黑一些人,不是因為小情緒,而是為了大日子。放棄一些機會,不是因為不上進,而是為了更好地享受當下的生活。
著一襲素衣,迎風而行,能跑能飛,連微笑都像蒲公英一樣,四處飄散。
作者: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