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people think they know what they're good at. They are usually wrong. More often, people know what they're not good at — and even then more people are wrong than right.” — Peter F. Drucker
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大部分人他們知道自己什么是擅長的,不過他們經常搞錯了。更多時候,人們知道他們不擅長什么,即使如此更多人還是錯多過對。
1
今天開始分享我每周檢視里使用到的一些模型,《每周檢視應該如何去做?》這篇僅僅是在是「行動管理」部分,但是我更大的一塊是「高空管理」,也就是跳出眼前這個視野從每周、每月、每年、十年乃至一生的高度去檢視自己的人生。
在過去這些年來我的每周檢視不斷迭代更新,加入了許多方法模型以更全面地做好。今天想說的第一個模型是「反饋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反饋分析法是德魯克用了 50 多年的方法,他在《21世紀的管理挑戰》第6章《自我管理》說過他基本就是通過這種方法不斷發現自己的優勢劣勢,并且更好地避開自己的劣勢,把更多時間和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優勢上?;蛟S這就是他一生成就的關鍵。
2
「反饋分析法」究竟是什么?
無論做出什么樣的關鍵決策,采取什么關鍵措施,我們都要寫下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9~12個月后,我們就可以將實際的結果與預期的結果進行對比。到現在為止,我采用這個方法已經有15~20年了。
這絕對不是一個新方法。他是由一個德國神學家在14世紀某個時候發明的(如果不是發明了反饋分析法,他根本就默默無聞)。大約150年后,卡爾文主義的創始人、日內瓦的讓·卡爾文(Jean Calvin,1509-1564)和耶穌會的締造者伊格內修斯·羅耀拉(Ignatius Loyola,1491-1556)分別接受了這種思想,并各自在他們為自己的牧師制定的教規中融入了這種思想。這也成為這兩個組織(都在同一年成立,即1536年)在30年內影響了整個歐洲的主要原因:卡爾文主義影響了新教占主導地位的北歐,耶穌會影響了天主教占主導地位的南歐?!?1世紀的管理挑戰》
3
那么這個方法究竟怎么使用?
其實就好像上文引述一樣,一旦你認為你要做出一個關鍵決策,那么就等于你立下 Flag 并把你的預期結果寫下來,然后到了 9-12 個月之后再拿出來對比分析。如果達到或者超過預期結果,那么證明這件事情就很大可能在你優勢上,值得你放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去。如果沒有達到,則要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說這么多沒用,那么就直接以我作為例子。
譬如我在 2016 年的 7 月份參加人民大學所舉辦的創意寫作論壇,參加完后我雞血滿滿地要立 Flag,未來一定要持續寫作,接著就立下寫著:
「反饋分析法:創意寫作」「2017年04月」在9月后即掌握書寫的普遍規律,已經養成寫具象的習慣,開始用心寫文章,一篇文章可能修改3-5遍才發布出去,持續變化。越來越多讀者喜歡,并且留言,平均閱讀率500-1000。
結果剛好 4 月份過去,預期和結果相差甚遠,如果以閱讀量為評價標準的話就是沒有進步(當然文章好壞也不是以閱讀量為衡量指標)。接著,我就需要分析原因:
- 中間斷更過一段時間,認為每周認真寫一篇比日更更好,結果由于不是每天都寫反而沒有形成習慣;
- 并沒有根據「創意寫作」的方法去刻意練習,連虛構類文章都沒有寫過多少篇;
- 文章只寫出來,基本沒有經過修改;
- 不時寫作時間沒有保證,沒有經過太多寫作層面的思考,是低水平的勤奮。其實在這里就暴露了我井底之蛙的傲慢行為傾向,認為單純寫就有進步。就像雷軍說過的,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接著我再舉一個成功的例子吧。同時也是在上年的 7 月份,我開始帶姿勢跑法的跑步訓練營,同時決定未來一年要精深和不斷練習跑步技術。當時我就給自己立下這樣的 Flag:
「反饋分析法:姿勢跑法」「2017年04月」持續練習,自己在跑姿方面已經有良好的表現,持續訓練,10公里已經少于50min,5公里突破20min。
2016 年 12 月份由于北京空氣糟糕自己也不足夠勤奮訓練就直接參加廣州和深圳的馬拉松,結果成績很差。于是就把重點放在了 2017 年 3 月份的首爾馬拉松,結果就取得 PB ,基本達成了這樣的成績。并且在本月初繼續精進跑步知識,成為第一屆心率訓練課的認證教練。接著,我就分析總結:
- 每次跑完馬拉松的明確反饋讓我知道自己的實際狀態如何;
- 極其明確的目標可以讓我更有動力地去完成,特別類似馬拉松這樣的目標;
- 自己對于跑步充滿熱情,以內在驅動去跑步;
- 科學的訓練方法可以讓我功倍事半;
- 持續處于熱情和優秀的跑者群體里;
- 通過心理學方法 WOOP 和習慣養成的方法促進自己養成跑步習慣。
繼續我的總結下一步行動:
- 我可以繼續集中精力發揮這個優勢,成績繼續有上升的空間;
- 通過繼續學習跑步知識和跑步培訓來努力增強我這個優勢;
- 定期通過參加馬拉松來確定自己的目標,然后以此確定訓練計劃。
4
德魯克把「反饋分析法」總結了 7 點結論,你也可以以此作為自己反饋分析法的檢視清單:
1.集中精力發揮你的優勢
2.努力增強你的優勢
3.在哪些方面存在井底之蛙的傲慢行為傾向
4.改正我們的習慣
5.要懂禮貌,以禮待人是組織的潤滑液
6.發現什么是不要做的
7.在改進弱點上,要盡可能少地浪費精力
4
在《JOE'S JOURNAL: FEEDBACK THROUGH THE AGES》里 JOE 提到,他目睹過德魯克在 Claremont Graduate 大學期間,他不明白為什么德魯克很少服務于委員會(committees)。一旦聽了他這個解釋就明白了。德魯克有一種難以置信的專注于某一話題的能力,德魯克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人和組織這個話題上。正是他這個主題,他的優勢給了他做了很大的貢獻。反饋分析法幫助他分配時間和放棄那些不太有效的機會。大部分委員會的工作不符合他的優勢和使命。
我想恰恰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德魯克更懂得自己的優勢,并把有限畢生的時間放在于管理學這個話題上并且明白自己不做什么,最終創造了人類管理學的知識高度。
5
這種方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目前尚沒有論文或者科學家在研究這件事情。能夠在網上搜索到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出自于德魯克所出版的《21世紀的管理挑戰》這本書。
至于你相不相信,至于你要不要試,我還是把這個主動權交給你!
Reference:
- 《21實際的管理挑戰》
- JOE'S JOURNAL: FEEDBACK THROUGH THE AGES
- 智庫·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