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部電影,我想這個詞是:一場夢。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部小說,我會想說,喜寶不喜,喜寶可悲。
我是先看了電影,寫這篇文時,覺得哪哪兒都不夠,不夠深刻,不夠飽滿,不夠充分,于是我去找小說看。終于得到了滿足,最滿足的是,以往先看影視作品再看原著,會有角色演員的代入感,這部,完全沒有,看小說的時候完全沒有郭采潔的代入感,換句話說,小說里的喜寶要更加飽滿立體、有根有芽。
劇情并不鮮見,灰姑娘的拜金故事。
電影劇情:貧窮女孩喜寶,懂事好學,就讀劍橋大學。家境貧寒的她靠自己努力上學養家,臥病在床的母親堅信父親一定會回來,而喜寶最終發現,母親剛剛去世,消失多年的父親找上門來竟然是為了要錢。崩潰的喜寶在偶遇的富豪千金的訂婚宴上發現,無論自己多努力都無法擺脫貧窮這個不爭的事實,無論自己多努力都無法到達富人們輕而易舉的財富。她借酒勁把牢騷發給花園里一個修剪的花農,最后卻發現花農正是富豪本豪。無地自容的她奪門而出,富豪勖存姿卻喜歡上了這個青春逼人的女孩。
在貧富差距的巨大誘惑下,喜寶低下了高傲的漂亮女孩的頭顱,她單純地以為,自己只需要利用富豪度過眼前的難關,完成自己的學業就可以,當然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她很快發現,事情遠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一是如何面對一大家子跟自己同齡的晚輩們,二是如何面對家中三個男人的青睞,三是如何在學業完成后全身而退。但是讀者們都能想象到她所面臨的局面,四個字:沒那么簡單。首先,富豪的子女們完全不接受她,而勖少爺、勖女婿和對她的愛慕也讓勖老爺頗為不滿,最終以打獵方式結束了勖女婿的生命。這里影片其實并沒有交代清楚,是勖老爺槍殺還是勖老爺槍聲驚了馬導致勖女婿摔死,好像沒那么重要了,因為從這一點讓喜寶知道,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勖老爺看似和藹可親,善良大方,但并不是善茬,自己終究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喜寶和勖存姿因為一件件事而逐漸產生了隔閡,喪夫的小女兒勖聰慧離家到北京獨自打拼,臥病在床的大女兒勖聰憩在醫院自殺,精神一直不穩定的兒子勖聰恕則住進了精神病院。這一切的變故讓勖老爺心臟病發,身邊只剩下喜寶,自此二人又和好如初,相依相伴。直到偶天勖老爺去世。
為了表示我看過小說,索性再劈出一段來說說電影和小說的區別。
電影改編自小說,但也注定會像其他改編作品一樣,會有一些改動和不同。比如:
喜寶媽媽
小說中喜寶的媽媽并不是電影里的形象,小說里,喜寶媽媽并沒有一開始就去世,而是嫁給了一個澳洲人。小說里的媽媽潑辣能干,能一耳光打的喜寶爸爸不敢上門,沒有電影里說的那樣在等喜寶爸爸,而是早就認清了前夫本質,只是不相往來而已。不過小說里喜寶媽媽也是難逃一死,不同的是電影是在家里跳樓,而小說里是在澳洲自殺。
勖家一眾
小說里,勖先生是有太太的,勖家大小姐勖聰憩和弟弟妹妹是同父異母關系。勖聰恕的媽媽沒有死。勖聰憩也是有家庭有孩子的。多說一句,其實電影里并沒有交代清楚勖聰憩是因何而死,只是有段時間一直生病住院。小說里的情節可能會更完整一些,聰憩表面因乳腺癌自殺,其中也是丈夫出軌,多年不和造成的,當然這些并不妨礙,電影同樣也在闡述富人光鮮亮麗背后的不堪。
未出場者
小說中還有幾個人物在電影中并未出場,比如丹尼斯阮,比如漢斯,比如方中凱,比如媽媽嫁的澳洲人。最重要的莫過于漢斯,一個喜寶騎馬時偶遇的劍橋的德國人,小說中他是真正被勖先生獵殺的人,勖女婿宋家明沒有死,而是去做了神父。
小說里,喜寶是一步步看著自己走進深淵的,每一步她都仔細度量過,思忖過,矛盾過,猶豫過。
01喜寶和勖先生
喜寶和勖先生是真愛嗎?所有人都認為喜寶愛的是勖先生的錢,只有喜寶知道,她在那么幾個時間,愛上的真的是勖先生這個人,因為這個人不光給了她錢,還給了她愛和父愛,這對于一個從小缺父愛的孩子來說,要比錢重要的多的多。
那么勖先生對喜寶是真愛嗎?電影里,勖先生對喜寶說的只有一句:我喜歡你。但他從未說過我愛你。這一點喜寶也非常清楚,小說里,喜寶說,勖先生只是需要一個情婦以娛晚年。我們也料想到,勖先生要的,可能更多的是青春和活力對他的感染,甚至是陪伴。韓國電影《銀嬌》則更加露骨地刻畫了一個老人對一個年輕人的垂涎欲滴,其實就是對年輕的向往,包括垂涎于年輕的身體和精神。這一點也很好理解,正常人大多喜歡跟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你會受感染,會被影響,會愉悅,會身心健康,很多老年人又為什么喜歡孩子,因為能讓他們看到活力就在身邊,甚至會一時忘記衰老,比如勖先生竟然跟著喜寶爬過高墻。
我們不是風燭殘年,可能還不能準確推理出一個老人的心理,只是用對美好的向往來概括一切吧,畢竟這樣想,就能跟丑陋的富人區別開來了。
02喜寶和父親
劇情交代了父親的虛情假意和赤裸裸的勢利小人,這就造成了喜寶命中注定的悲哀,無論她再光鮮亮麗,也抵擋不了找來要錢的父親帶給她的寒意,抵擋不了父親勾起她的回憶,勾出她骨子里的窮酸,勾出她對于“賣身”的后悔不迭和無可奈何,她從來找勖先生要錢的女孩身上清楚地看到未來的自己,無比的悲哀又無奈。當喜寶對著父親大喊“是你害了我”的時候,無比心酸,我們看到了原生家庭帶給喜寶的傷害,看到一生都在索愛的喜寶背后的原因,看到喜寶對于貧窮出身的無比厭惡,看到喜寶不停拜金的血脈根源,看到父親跪在地上撿錢如同喜寶自己在照鏡子般出賣自尊,看到擺脫不了的逐金本性的悲哀結局。
03喜寶和宋家明
勖女婿宋家明一出場,跟小說里塑造的形象太相符了,特別是那雙精明的眼睛,勖女婿的結局著實凄慘了點,勖老爺因妒生恨,痛下狠手,即使宋家明不是他親手殺死,也因他而亡。而喜寶對宋家明到底有沒有感情?任誰面對一個死亡的人也不可能淡定吧……跟小說中不一樣的是,小說里死的是喜寶的德國情人漢斯,但一樣的是也是被獵殺,也是跟喜寶充滿了曖昧。小說里的宋家明在聰慧離家出走后,徹底覺悟,擺脫了財富權力的誘惑,做了一名神父。他在勖家曾是超級秘書級別的人物,大小事務都由他打理,但也是對勖家的黑暗和不堪了解最多的人。如果說聰慧的離家出走鼓勵了他,也敲醒了他,那么眼睜睜看著劍橋高材生喜寶在金錢里墮落也是對他的一種莫大的刺激,靠近財富中心的人們沒有一個是幸福的,讓他不得不考慮財富的意義人生的意義。
04喜寶和聰恕
勖聰恕本就是一個非常弱的角色,林黛玉般的存在,對喜寶的喜愛的到了偏執,如同蜜罐中浸泡的無骨孩子。小說中,聰恕的劇情更全面一些,他到英國找到喜寶,被無情地拒絕后,進入療養院生活病情越來越重,一直到勖老爺死的當天,終于奇跡般恢復正常。這個奇跡不禁讓我們想到了轉世續命論。勖老爺用盡一生的力氣也不能有一個傳承之人,也是非常悲哀了,畢竟是血脈相連,彌留之際怎么會不顧及自己的親生骨肉,代入劇情的話,我是信了。
電影賦給了喜寶一定的意義,比如和聰慧的旁白似的聊天,討論了愛,討論了金錢,討論了未來。甚至刻畫了喜寶分文不取,離開勖家的結局。電影里最發人深思的當屬喜寶的一段話,勖先生問喜寶,你想要什么,喜寶清楚地回答,愛,金錢,健康,而結尾處,聰慧問喜寶,你想要什么,喜寶的回答是,就是因為不知道想要什么,所以才離開。而小說……我決定辟開一段來追尋意義。
小說有一條很清晰的線,就是喜寶的思想變化,體現到最具體的事例就是劍橋學業的變化。從一開始家境貧寒放下自尊也要求學,喜寶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她視若生命的一紙文憑卻也是她未來的一根稻草。所以她甘愿由男友來支付學費,到后來連下學期學費都沒有,到后來因為學費而接受了賣身契,而恰恰是到了衣食無憂了,卻逐漸荒廢了學業,甚至最后徹底放棄了學業。清晰地刻畫了金錢對于一個人的侵蝕,一點點啃噬著人的靈魂,直到最后完全腐化——擁有了花不完的錢了,人還需要做什么?什么都不需要做了。喜寶對勖先生的感情,對大家庭的態度,對身邊人的親疏都在變,唯一不變的是她那無處不在的自卑、自嘲和自我安慰。她曾經有機會逃離勖存姿,勖存姿第一次送她戒指時,她逃開了,宋家明要帶她走時,她拒絕了,漢斯要她勇敢,她猶豫了,她從蘇格蘭回劍橋,她放棄了,勖存姿讓她走,她習慣了。這一次次擺在她面前的機會,不光是懼怕勖存姿的勢力,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畫地為牢。
小說里的喜寶已經繼承了勖存姿的一部分財產,成為香港最有錢的女人,她的財富已經完全不需要劍橋的文憑了,她沉醉在上流社會的階層中全然忘記了自己最本來的樣子,她也因為財富完全活成了一個“高貴”的人。而電影里的喜寶,則洗心革面,放棄財富,離開勖家,重新回到獨立的自己。她走后,勖家歌舞升平,燈火依舊。這也使得整部作品具備了一定的意義。無論電影里還是小說里,喜寶臉上早已沒有了當初的喜悅、青春、活力,掛滿了落寞、炎涼和冷漠。
喜寶不喜,著實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