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剛療養回來,談起旅途中的見聞,讓當公務員的老公和妹夫眼紅,更讓我們這些事業單位的人羨慕不已。他們住的是五星級酒店,吃的是海鮮大餐,到的是風景旖旎的旅游勝地。他們每隔一兩年就可以出去療養一番,公司出錢,實在是享受了黨和政府的高福利。不過,朋友做為一名長期工作在一線的電工,長年累月在荒郊野嶺里風吹雨淋,架電纜、搭電線,讓即使在深山里的老百姓也能用上電,吃了許多苦、受了很多累、患了幾種慢性疾病,也的確需要進行療養。
而醫生任勞任怨一輩子買不起房、吃不起山珍海味、穿不起奢侈品,面對生死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總是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與熱血,最后,還是可能被某些血脈噴張、意氣用事的患者及家屬給“一刀兩斷”,讓醫者的靈魂四處游蕩。長期加班加點、高強度、高壓力的狀態下,醫生猝死的比例是相當大的。這么辛苦、這么勞累、風險如此之大的行業卻沒有“療養”一說,連基本權利“8小時工作制”都無法保障,也是這個行業的悲哀。
九月初住培醫師張某工作一天后,發短信給上級醫生告知其要下班,不再為手術室下一臺病人麻醉,而后未經批準擅自離開工作崗位。上級醫生打電話要求其回到手術間,張某最終再次回到手術室繼續上班。當日,張某在醫院的微信群中與領導進行辯解,言辭激烈,主張個人休息權,要求八小時工作制。但院方對他的行為進行了通報批評,張某最終寫出書面檢討,檢討中他這樣寫道:要求8小時工作制是錯誤的思想。由于職業的特點和任務的特殊性,作為醫生應該不計辛勞,不計酬勞,全身心為患者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這件事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迅速分化為兩大陣營,一派是支持這位麻醉師的訴求,長年累月加班加點地工作導致醫生們沒有自己的生活,身體也吃不消,讓年輕人對這門職業望而生畏,害怕“一入侯門深似海”,入職不易,長時間理論、臨床的學習,各種執業考試,從初級到高級一步步煎熬,實在是堅持下去更難。特別是沒有規律的工作讓人更是苦不堪言。別人節假日休息的時候,醫生們在上班,別人在夜里呼呼大睡的時候,醫生在搶救患者。如果沒有惡劣的醫患關系,這么苦熬也能夠出頭的,但是,動不動醫生被砍被殺,讓整個醫療界人人自危,蒙上了一層陰霾。因此,醫生們也的確是有怨言的。他們的怨恨無處發泄,于是,在網上以支持這名要求8小時工作制的小伙子而找到了宣泄情緒的出口。
而另一派比如我自己也認為這個規培醫生還是太沖動了,醫生這個職業是神圣的,你不能因為自己工作8小時后,在沒有接手醫生的情況下不管不顧,就把患者擺在手術臺上。這是沒有職業道德的!如果都這樣,那么,醫院都會亂套了!當人員如此緊張,院長們又怎么不進人呢?其實,管理者也并非不想進人,進人可以緩解工作人員緊張的壓力,但是,這個行業里優秀的人才并不多,進來的人如果不能勝任工作,反而還增加科室負擔。而且院長們、科主任們的確需要考慮醫院的運營成本,一個蘿卜一個坑,人員多了,成本增高了,國家投入又極其有限,最后,醫院就可能無法正常運轉。而且,收入又是相對固定的,人員增加了,相應地每個人的收入還會減少。這樣于院方、于醫生個體都不劃算,因此,指望大幅度增加臨床工作人員只是許多一線醫生的奢求罷了。
其實,那位規培的住院醫生既然入了這行就得先學會“熬”和“忍”這兩個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那些科主任、院長不也是這么一步步熬出頭的嗎?他們即使身處高位,不一樣需要加班加點嗎?忍耐目前的艱辛,相信我們這個行業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將來我們醫生也可以有“8小時工作制”、可以公費療養,應該堅信這一天遲早會到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