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簡約至上:交互式設計四策略》

斷斷續(xù)續(xù)將這本書讀完,書簡單短小,但是確是那種值得你讀第二遍的書。

讀的時候沒有做好筆記,在這里寫下吧。

這本書用了全書主要介紹了4個概念,也就是簡約四策略。分別是:刪除、組織、隱藏和轉移。有點像心法口訣,在設計或者說在分析設計的時候時刻記住這4種方法。

書中用了一個經(jīng)典案例——遙控器的設計來講述這四種方法,并且也附加了一些作者本人的設計實例。


一個傳統(tǒng)的遙控器有多復雜?其中有電源鍵、數(shù)字鍵、上下左右鍵(分別對應頻道上下切換和音量大小切換),可以說這是最基本的,想要實現(xiàn)看電視最經(jīng)常需要用到的一些鍵。但是平常的一些遙控器中甚至還有一大堆不知所謂的自定義設置的按鍵密密麻麻地分布在遙控器上。以前的我感覺很奇怪,那些鍵平常不用用到,為什么要放在那里?既然電視里面可以導出一些菜單設置為什么不將這些按鍵去掉,直接讓用戶在電視菜單上面設置就行了,這也省去了我很多次教我爸媽按鍵的苦惱。

總之遙控器在我印象中就是雜與亂。我想在大部分用戶眼中都是一樣。

那么對應四策略。

雜,我們可以將里面一些平常不用用到或者說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用到的一些功能按鍵去掉,這里指的是所謂的“一次性設置”按鍵,有些按鍵我們可能一個月或者一年才需要用到一次去設置這個電視,例如電視的亮度、飽和度等等。

亂,我們可以將里面一些類似功能聚集在一起,也就是組織。例如說電視的設置功能按鍵,可以將這些集中放在一起,那么用戶在看到這個遙控器的時候,在理解上會相對容易一點。假如用戶第一次使用,那么用戶能馬上通過視覺上的歸類來迅速知道按鍵的布局,自己想要的按鍵在哪些地方,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將一些知道用處的按鍵和一些不知所謂不知道用處的按鍵在頭腦中將他們歸類在一起。

對于“隱藏”這個方法,書中是將不常用的按鍵用一個板將其隱藏,你需要扳開這個板才能使用這些按鈕,不得不說有點笨這方法。不常用到需要用一塊東西隔離的話其實直接使用第四種方法就可以迅速解決了。對于隱藏這種方法,我覺得比較有代表性的還是滑蓋式手機,將打字鍵盤這種打字聊天發(fā)短信時才需要用到的功能隱藏起來,并且使用的成本也不是太高。其實隱藏這種設計方法在手機應用上倒是常見得多,因為手機屏幕小,所以將一些頻道選擇和個人的東西放在了左右側邊,需要手勢滑動來引出。

對于“轉移”這個方法,其實也就是我之前一直思考的那種方法,將不常用的設置功能轉移到電視機上,通過遙控器的“菜單”按鍵引出電視機菜單。

其實在看到這個遙控器簡化案例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小米電視的遙控器,之前看到,第一感覺是簡單。


小米電視的遙控器只有6個按鍵,加上一個上下左右的方向型按鍵。但還是覺得大了點,既然已經(jīng)這么簡化了,為什么還需要這么長的身軀?既然在按鍵上面已經(jīng)顛覆普通用戶對于遙控器的印象了,為什么還采用一個平常遙控器大小的長度來滿足用戶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在四種策略之前所討論的“用戶”這個點上面對我的啟發(fā)比較大。產(chǎn)品的對象是用戶,但是用戶也是有分類的。用戶有專家型用戶,他們會給你的產(chǎn)品提各種意見,會去認真設置每一個選項。用戶也有普通型用戶,他們會用你的產(chǎn)品,但傾向于使用常用功能,不會去給你提各種意見。還有一種用戶是菜鳥型用戶,他們一旦在使用你的產(chǎn)品過程中不能理解或者突然覺得不夠好用,那么可能會不了了之永遠也不會用或者直接離開你的產(chǎn)品。

以前我更多的考慮是專家型用戶,但一個產(chǎn)品需要認清楚他的主流用戶,你的產(chǎn)品是設計給大家用的,那么主流用戶其實還是普通型用戶。

這本書其實還是給我?guī)硪恍﹩l(fā)式的想法,會設計的人看這本書可能會覺得沒什么,但也未必每個人在設計的過程中就會遵循和思考這些策略;可能有些人會感覺讀了和沒讀一個樣,確實它不能給你帶來一大堆“干貨”,但它所帶來的啟發(fā)和思考是值得我在以后的時間里再次閱讀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