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看了一本關于溝通的書《高情商溝通術》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樺旦純所著。
這本書從
必須知道該說什么
必須知道什么時候說
必須知道對誰說
必須知道怎么說
四個方面來闡述如何為高情商溝通,不管在日常商務合作還是商務談判時候,交流溝通的一些技巧。知道這四點才能讓對方從骨子里接受并認同你內心的真實意愿,從而取得事情的主導權。
本書一共有六個章節,第六章節具體講談判的地點,口氣,姿勢等均是面對面形式的商業談判,我只做大概了解。
第一章節 利用確定的想法推銷自己
結合我自身的情況,這個月逐漸開始利用微信平臺來推銷自己,就是通過不斷的發產品內容和自己生活,把朋友圈打造成自媒體。逐步讓朋友圈里的人開始了解我,也就是刷存在感。我所發的這些廣告,還有自己所展示的東西就會成為別人了解我和我的產品的一種方式。朋友們一旦多次接觸,促成交易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所以,做微商一定要勤快,勤于打理自己的朋友圈。
書里面所寫到的基本上是談判性的溝通,面對面的溝通。這對于我目前的情況是不需要采取這樣的方式的。所以大概了解了一下,沒有細看。
第二章 利用集體意識尋找盟友
1、在交流過程中,人們喜歡一起行動,所以用從眾意識說服他人。還可以是通過三個盟友打通關系。
2、在開會的時候,根據座位位置采取策略。盡量避免對立面的敵人做到自己對面,如果做到兩側可以減少互相壓迫的感覺,兩人的意見會很和緩。主導位置一般都是,單人的對桌或者是在中間對面兩個位置。在會議談判中,如果做到這四個位置會加大談判成功的概率。
3、還有就是為什么大家喜歡一起行動,因為集體的決議會分散責任,個人的責任就不會很高,所以大家都喜歡一起行動的現象就是從眾心理。因為我現在剛上班沒多久,還沒有接觸到更高層次的一些會議,沒有機會接觸到要表決的會議。
第三章 利用心理錯覺,抓住喜好
1、人們經常通過喜好來判斷事物,如果我喜歡他多一點,就會和他交流多一些,如果我愛美就會接觸更多的美體塑形的一些產品。在客戶身上下功夫體察她的喜好。
2、在交流的過程中,應該先批評后鼓勵這樣的方法。我在與客戶交流的過程中也是會先說他先天條件不錯,就是某一些地方需要更完善,對于不厭其煩的說服客戶去使用我們的產品會更有效果。
3、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做生意當中,應該毫不吝嗇去贊美別人,這樣會贏得他人好感。如果在別人口中聽到關于自己的贊美,效果會更好,同樣會增加別人對你的好感,從而也會促進合作和工作。
4、在交流過程中,一定要認同別人的話,跟我之前讀《演說心理學》中提到的要避免用“但是”很相似,因為“但是”是表示否認,如果在交流過程中經常使用,讓對方會覺得很不舒服,對話就不會進行順暢。可以用一下,“因為,所以”這樣的句式。
5、善于讓客戶做出自己的選擇,這樣的方式應該通過對客戶的提問,而不是直接灌輸。提問客戶為什么覺得自己胖,自己體型為何這么胖,讓客戶自己去回答,讓他自己找到答案,這樣讓客戶自主的去選擇產品。
第四章用 利用搖擺意志增強接受度
用權威效應增強接受度。無論是在什么行業,都會有專業人士,有專業談判人,銀行家醫生等都是相關領域的行家。這些專業人士中的那些權威的人,更是有著一言九鼎的效力。
1、對于一些人,只能用權威效應來說服才會更有效。你不會去質疑醫生,是因為醫生在健康方面有更有權威,所以你不會和醫生討價還價,這個是最經典的顧問式銷售。
2、誘導式的銷售就是我第一段,提到的比起灌述思想來說更應該去提問,讓顧客自己尋找導致他現在狀況的原因。
3、在商業交流中輕微威脅的勸說會更容易成功,應當給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很擔憂的人適當的下危機,這樣引起他們的警惕,他們就會自覺自發的尋找解決的辦法,也會促成交易成功。
4、階段式說服,讓人更容易接受,在推銷產品的時候也應該采用這樣的方法。要從一開始輕度勸說到中間了解階段,到最后深度勸說,用這樣的方法會加大談判成功的幾率。就像找對象一樣,我們第一次見面一定不會說“我喜歡你,請和我交往”這樣的話。約會的時候用,“去喝一杯怎么樣?”然后再加上“正好有些事情要商量一下”這樣對方接受你的邀請幾率會大大上升。
5、欲擒故縱中才能掌控他人。一開始我們會提出價格在中上的產品,然后再用商量的口吻跟他說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不可以的話再采用第二種方法,以同樣可以改善她身體現狀,但是價錢會低的產品打動她,用這樣的方式在進行第二次勸導,如果對方真的是想接受,往往不會拒絕第二種提議。
一開始就提出一個任誰都會拒絕的請求,在被拒絕之后再提出真正的請求。而退讓式的請求雖然會讓人感到有些冷淡,但容易讓人接受。
用2選1的方式勸解他人,談戀愛的時候也一樣,“休息的時候我們約會吧”,這樣的說辭去約對方被接受的概率是50%,但如果用“意大利料理、日本料理,你喜歡哪一種?”或者是“喝一杯還是K歌呢?”成功的可能性就要大得更多。
如果對話中輕松地給出了2選1的明示,接下來就不會,得不到對方的回應了。
第五章 用心理暗示給出希望
1、解釋之前,先道歉。
2、如何解釋道歉,這跟之前分享會中如何寫道歉信中的要素一樣,先道歉,再解釋,再提出如何避免再次犯錯的措施,最后再次道歉以示誠懇。
3、越鼓勵,越有希望。
有意或無意地將自己期待傳遞給對方,結果對方就變成了自己期待中的樣子的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如果對現狀不滿意,那么請常常想想自己理想中的樣子——時間長了你就會變成理想中的樣子。理想就會變成現實。”
就是做的好了,需要鼓勵,有干勁之后會做的更好。感覺我自己就是一個被夸出來有著迷之自信的典型,別人不看好的東西,我一心想著做好,結果也做成了。這種方法簡直是打造勤勞員工的必殺技哈哈。
4、直呼對方的名字,會增進感情。我是一個很情緒化的人,大概就是各種雞湯里說的情商低的人吧(笑)對直呼我名字的后輩小同事格外親切,還喜歡跟他們交流。還是需要根據不同人采取不同的稱呼方式。
5、展示弱點,可以增進感情。與其勉強的表現自己,不如跟對方展示自己的少許弱點,如此更能贏得對方的好感。因為很幽默地談論自己過去的失敗,是很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
6、利用“暗示”達到目標。無論什么情況都要有個積極的心態,因為心態影響行動,如果有“我能行”的信念,大多真的能做到,但是認為“自己萬萬不行”的人,即使采取行動,也會遇到種種阻礙,不能順利進行下去。應該多給自己積極的暗示。
這本書給我的啟發
對話交流是一種技巧,而不是雞湯里所說的情商不高就不會做人這樣的論斷,要認真體察對方,就可把書中的技巧融匯到平日的溝通中。需要留心觀察生活,而且要保持積極的、好奇的心態,那么,我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