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家鄉的朋友,在那土生土長地黃土坡上干著穩定踏實的工作,薪水可能不那么高,但是能看得出來他們也憧憬走出大山,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但他們還是選擇了穩定踏實,簡單充實地過小日子,并且覺著這樣也挺好。
我覺得這樣也挺好。
遠方,并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能企及,也并不一定有詩。只是那片生我養我的黃土地上無法承載一顆不甘的心。
既然選擇了不同于他們的路,既然選擇了獨自背上行囊漂泊異鄉,那就要承載與之相隨的很多不能和太多的不容易。
時間匆匆,短短幾載,自己兒時印象中永遠不會衰老的父母現在身邊早已孫子成群。
暖暖的陽光,看著父母被孫子逗得哈哈大笑;陪自己長大的哥哥姐姐,臉上都已失去了孩童時的青澀與稚嫩,他們正在扮演父母年輕時的角色:生兒育女,任憑瑣碎的生活擺弄;那些曾經一路上陪讀的同學,那些曾經“討厭”老師,想體驗一把當老師教訓學生的“快感”的調皮的伙伴們,現如今大多都已實現,在屬于自己的三尺講臺上演繹著教書育人的另一個佳話。
每次的見面都是那么匆忙,那么短暫,還沒來得及打開話題就到了分開的時候了。
回一次家,想見需要見的人太多,可是回家的時間總是屈指可數那么幾天,所以每次地見面只能長話短說,別的只能以見面分開時的一個擁抱聊表我的無奈和不舍。
是的,生活的車輪同樣承載著我們這一代人為其努力的汗水,為了生活,為了更好地活下去,只能和時間在生命的跑道上賽跑,沒時間回家多陪陪年邁的父母,沒時間回家鄉見見那些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同學和朋友,和他們說說近些年各自的生活變化,一起回憶那些學生時代各自的件件糗事,和他們把酒到深夜,每個人眼里泛著淚花,或笑的太用力,或是酒太烈,或是我們太不舍那段再也回不來的青春。
現在的努力,只為了給以后的見面多留一點時間,少一些遺憾,多一點任性。
到那個時候,或許真的可以說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不再來去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