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過程中,我們都希望與身邊的人能夠和諧共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但往往很難如愿,因為我們總是在自覺與不自覺中使用了“語言暴力”,相比于身體暴力,語言暴力會比較隱蔽,很難讓人察覺,但它往往比身體暴力的傷害更大,更令人痛苦。這種語言暴力,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引起的,都算是“暴力溝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稍微留意一下人們的談話方式,并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就會發現言語上的指責、否定、說教以及拒不回應、隨意出口不經大腦回路的評論會給我們帶來情感上的創傷,而這些方式都給我們與目標對象的溝通造成了障礙與鴻溝,那如何來突破它呢?可以通過踐行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來改善你的溝通效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驟是觀察事實。能清楚地表達出觀察結果,而且更重要的要區分觀察和評論。 比如,“他每天起床這么晚,太懶了” 和 “他每天早上10點起床” 。
第二步驟是感受情緒。我們在表達感受時,要注意與想法、評論及觀點進行區分。比如“我想打你”是想法,“一想到你我就火冒三丈”是感受;“你不愛我”是判斷,“我很傷心”是感受;“你真可惡”是評價,“我有些煩躁”是感受。
第三步驟是表明需要。我們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感受,是因為我們自身的需要和期待。正如“沒有期望就沒有失望”所說,我們感到失望是因為我們對對方抱有期望。而一旦期待或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我們就會聽到不中聽的話。而批評往往暗含著期待。
第四步驟是請求。請求越具體越好。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越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表達越清楚,我們就越有可能得到稱心的回應。
A1:在你以往的經歷中,碰到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你是如何表達的,效果如何?
在之前的生活和工作過程中,碰到有爭議的話題/與自己的期望有偏差的時候往往喜歡證明自己是對的或者給別人下判斷和結論,比如最近發生在身邊的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下班以后在牛角沱換乘輕軌,當時是從3號線換到二號線,人比較多,依據我個人經驗不能從1號門的樓梯下去而應該從112號門的樓梯下,所以從3號線下下了以后我就朝“捷徑”狂奔,果然不出所料,前面幾號堵得水泄不通,后面幾個站臺空空如也,我就隨便找了一個站臺等車,這時一個列車瘦瘦的、大約20幾歲的列車勸導員就碰我的手臂并說到:你不要站到過道嘛?你在哪里一站,別人啷個走路嘛?真的是!當時我正在看信息,一聽就來火了:你要我過來好好說就行了,撤這么多干嘛?你口氣能不能好點?她講到:我要講清楚啥!我懟回去:你是在講清楚嗎?有你這樣講清楚嗎?你知道這么溝通嗎?你是在責怪!你在抱怨別人給你添麻煩.......輕軌到了,我上輕軌余火未消,她在原地也是憤憤不平....
很明顯,效果不好!因為沒有解氣,哈哈!
A2:你作為一個上司,你發現你的下屬小王桌面經常不整理,辦公用品胡亂堆一堆,你如何用非暴力溝通的四步驟來進行對話?
小王,昨天下班的時候,我看到你辦公桌面的電腦、電話、公文袋、合同等散亂的堆在一起,并沒有整理!我有些生氣,無論從公司的要求還是從我們的工作舒適度來講,都需要我們營造一個良好的辦公環境,對嗎?所以我希望你以后下班的時候能夠將辦公桌整理好了以后在離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