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為時未晚****
**
感謝這個機會讓我對過去一年的讀書經歷進行一番總結。在過去的一段的時間內,經歷了一些打擊,痛苦和迷茫讓我對自己和以前的價值觀產生了很大的懷疑。曾經的自己有一種固執的自信,這種死磕到底的堅持和努力讓我的確有所收獲,但遇到無法用個人意志來解決的挫折后自己失去了勇氣。我害怕和猶豫,而這種反差讓我更不能接受自己,像一個死循環綁死自己的呼吸。而我幸運在自己的頑強。雖然害怕猶豫和不作為讓我有種一無是處的錯覺,但生活的滑坡都是有底的,我到了那里,站了起來,拍拍土,開始了跟自己的對話。我反思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否定自己,為什么遇到事情會有這樣的反應。像膠卷回放,審視自己的時候更像看一場主演的電影。而科研學者都習慣拋出問題后找辦法,所以我第一次嘗試去解決它。我曾期待家人會指點迷茫,像曾經的二十年那樣,但沒有成功。到后來,竟然是一個電臺廣播讓我心扉敞開。雞湯短文,不再贅述,但我意識到讀書可以育人,撥云見日后的理解會幫我找到價值觀和信仰,而這種落定才會讓自己不再迷茫和恐懼,能夠正視自己。這不是個簡單的工作,中間會失敗回退到消弭的狀態,但還是幸運在了自己的頑強,我雖然不能走直線到終點,但反反復復滾來滾去的到了目的地也不錯。從一開始讀京東書籍榜單,但一拍即合的道理讓我可精取的內容太少,又開始讀歷史和人物傳記。一方面我更陶醉書中的故事情節,另一方面我認為為人之道應向人學。而后期,我更偏愛去看和聽歷史了,如用喜馬拉雅來聽《易中天講三國》和《卑鄙的圣人-曹操》,看BBC紀實和“曉松奇談”。我曾一度認為自己跟曹操很像,這讓我能夠接受自己的糟糕一面。雖然作為研究生科研任務很重,但我屬于能偷懶的人,而且會給自己的偷懶找各種理由。比如借著飯后百步走的理由從萬人食堂吃完飯后再到圖書館溜達翻書。很喜歡各種涉獵的自由,所以拾得了一些“好書”,這里的“好”泛指價值觀認同并對我有所啟發的。比如李敖92年寫的《話中外古今》,讀后又去找到他的《李敖有話說》節目來看。年輕的他雖狂傲,但勤勉有原則的態度讓我有榜樣去審視自己的生活。而我更偏愛泛讀和自由選擇,所以又收獲了《大氣物理學》《視覺文化》等。讀到好書,寫書評和周記就成了很自然向往的一件事情。沒有集中的寫作博客,各種文章散落在豆瓣、Lofter、簡書上,甚至讀到微信推送后有感悟也會寫在手機EverMemo中。一年的讀書和思考寫作讓我理解到了蘇格拉底的名言:“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無所知。”而無知會讓人容易無助。不斷的思考、閱讀和總結中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并能正視自己的缺點,逐漸明晰自己的渴望和價值觀。不敢肯定自己已經走出滑坡,但我有了自信能夠欣賞生活的美好。
現在的自己不想宣傳閱讀給我帶來多大的好處,但我明白,也渴望每個人都明白成長需要經歷挫折后找到出口。這個出口因人而異,但讀書是一種選擇。在這個急躁的時代,每個人都聲嘶力竭的大聲宣揚成功之道時,不要迷失掉自己的價值觀和對自由的向往,挫折或許是個契機能讓你更好的認識自己。古人崇敬時間的偉大,現代人卻臣服于原子彈的爆發力。究竟哪個威力更大?慢下來,經歷些挫折,去自由的讀書,亦是一種美好的體驗。古人的道理,朝花夕拾,為時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