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曾經說過:“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曾國藩的教育理念里,除了教孩子讀書外,還要做其他之類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加在一起,才是生活的全貌。
曾經自己寫過一篇文章,《只有讓孩子參與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而對于孩子,對于每個人,讀書、學習,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還有其他許多的事情加在一起,才是每天真正的生活。
而生活的每一天,并不總是美好的。
每天,世界上都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情,有悲劇,有喜劇,而只要活著一天,就有未知的喜怒哀樂等著我們去品嘗。
每個人的生活也并不會一帆風順,甚至在這一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艱辛與痛苦。
可這就是生活本質。
生活的本質其實是痛苦的,我們的孩子,從出生到現在,每一步都在與痛苦抗爭,生病的時候與病毒抗爭,走路的時候與摔跤抗爭,饑餓的時候為找食物抗爭......
可是,也就是這一路的抗爭,才讓我們一路成長,一路堅強,一路收獲因抗爭而換來的喜悅與歡笑。
所以,這才是生活。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教會孩子的,又是什么呢?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里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生活”。
認清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生活。
這才是我們要教會孩子們最重要的事情。
“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永不止息”。
誰的生活都不會一帆風順,生活中時時處處充滿著磨難,只要還活著,只要肯勤勞,就會有轉機。
《活著》里的福貴,更給我們展示了活著的可貴,每次身邊的人相繼離開,最后支撐著他活下去的信念,或許就是對生活的熱愛,因為他始終相信,生活會有轉機。
可是,生活的真相是殘酷的,剛剛好一點的生活,瞬間又被無盡的悲傷所籠罩。
不過正是一顆強大的心,正是他在認清生活的殘酷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才支撐著他一直走下去,哪怕最后只剩下一頭老黃牛陪著他。
所以,這才是一個人最可貴的品質。
也是我們教給孩子最強大的武器。
不管遇到怎樣的事情,在充分參與生活的同時,更真切地感受生活的真相,認清生活的本質,更重要的是,即使明白了生活的不易,懂得了生活的堅辛,依然能保持著一顆對生活的熱愛之心,依然擁有相信美好、相信希望、相信明天的生活會更好的信心!
而父母如何把這種精神教給孩子。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正確的選擇,做更好的示范。
如果你做不到,就看看福貴吧,生活中所有的苦難從他一個人身上就看到了,而他,依然能夠堅強地活著,作為比他好萬倍的我們,又何嘗做不到呢?
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只要活著,就會有希望。
你的勤勞,你的堅持,你的信心,終究會換來明天的更好。
同時,也把這份勤勞,這份堅持,這份信心,傳遞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