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驚弓之鳥》是北師大版三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由于我們現在所用的教材版本是語文s 版,對北師大版的教材不夠熟悉,所以我專門查了一下。本單元以“鳥兒”為主題,編排了三篇主題課。文,說明文《翠鳥》,記敘文《一只小鳥》和一則成語故事《驚弓之鳥》。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激發愛鳥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并熱愛鳥類。
本節課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驚”、“孤單失群”、“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培養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能力
2.理解更羸最后說的四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正確使用因果關系的關聯詞語。
3.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過程,從而學習對事物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樂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體會角色的感情進行閱讀的能力。
? ?
教學重難點
? ? ? 了解課文內容,能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 ? 【這是在某節公開課教案上復制下來的教學目標。可是我們會發現,一節課40分鐘,怎么會達到這么多目標呢?特別是一些能力方面的目標,是不可能通過某一節課實現的,“初步養成”也做不到。相比較來說,本節課執教的老師制定的目標還是稍微好一些的。只是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 ? ? 張老師的應該是一課時完成了任務。
一、游戲引入,解釋課題。
出示我來說你來猜。
1、把禾苗拔高一節,幫助生長。
2、羊丟了再修羊圈。
3、守著樹樁等兔子。
? 【引入過于簡單,雖然激起孩子們的興趣,但作為優質課的話,引入實在平常。都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這樣的開始又會讓人怎么想呢?】
? ? ? 學生立刻猜到成語。引出新成語故事。板書課題,生齊讀。出示:
驚:受驚,害怕? ? ? ? ? ? ? 弓:弓箭
之:的? ? ? ? ? ? ? ? ? ? ? ? ? ? 鳥:大雁
驚弓之鳥是什么意思?
指名說。再出示正確答案:
害怕弓箭的大雁(或被弓箭嚇怕了的大雁)。
出示大雁圖片,資料。師介紹大雁。
【語文課堂上,問題提出后,盡量不要出示所謂的“正確答案”,特別是詞語解釋。】
二、明確目標。
? ? ? ? 弄清了課題的意思,知道了什么是大雁。下面一起來看學習目標。指名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九個字,寫七個字。
3、積累成語,驚弓之鳥,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作出正確的判斷。
三、處理字詞,整體感知。? ? ?
? ? 目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的任務,看著同學們有信心,老師更有信心。
出示自學提示,齊讀:
1、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學過的方法解決。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一)出示詞語自由讀,開火車讀,齊讀。
? ? 【我們經常在檢查詞語時,先指名讀看孩子們會不會,再齊讀表示孩子們都會了。但趙老師說,根據孩子們的記憶規律,頭一天學過的字詞不一定記得住,最好先齊讀回憶一下,再開火車檢查,我認為很有道理。】
? ? ? 強調多音字“更”,以及“羸”字的記字方法。
(二)寫“翅、膀”。
? 【盡量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字形、結構,自己說出怎樣才能寫好。同時,寫完之后要對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
? ? ? 這篇課文寫了什么事指名說,出示答案。【孩子們回答出的答案和老師出示的“正確答案”一樣,應該是熟課。】
四、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你認為是誰害死了大雁呢?很多人說是更羸害死大雁,更羸是誰?
出示:更羸是個有名的射箭能手。
2、合作探究,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更羸是個有名的射箭能手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相關句段。
出示:
? ? ?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 ? 兩個“直”字意思相同嗎?第一個“直”是一個勁兒,第二個“直”是垂直往下掉。做手勢直往上飛(/),直掉下來(!)。自己練習做動作,指明邊讀邊做動作。
? ? ? 你聽出了什么?
? ? 【學生邊讀邊做動作,對他們語文素養的提高有多少好處呢?我們可以在理解詞語的時候做動作,如:抓耳撓腮、搖頭晃腦。也可以在體會先后順序時做動作,如:他推開門,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坐了下來。但這里體會更羸的自信時,邊讀課文邊做大雁的動作,讓我看得有些懵。】
3、出示:
? ? ? 默讀課文第八自然段,1、找一找更羸看到了什么?用三角形標出來。2、聽到了什么?用“圓”圈出來。3、更羸是怎樣進行分析的?用波浪線畫出來。
指名回答。
? ? 【此環節步步為營,這是在為后面的說話訓練“搭梯子”,設計比較好。這樣可以練習句子轉換和用因果關系的關聯詞。是“語用”的一種。但老師太主動,自己說“因為”,讓學生說結果,訓練效果達不到。不如放手,讓學生說完整的話。三年級的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還是能做到的。】
4、出示:
? ? 更羸的本事不只是(? ? ? ? ),還在于(? ? ? ? )。
五、法庭斷案。
出示:法庭斷案。
? ? ? 到底是誰害死了這只大雁?
? ? ? 有一天動物法庭飛來一只大雁,它哭哭啼啼的地說自己的媽媽被人害死了。同學們愿意斷這個案嗎?老師做法官,一部分同學做大雁的律師,另一邊做人類的辯護律師。
? ? ? 進入第一環節:法庭調查。
? ? ? 雙方根據大雁提供的情況,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形成觀點。
? ? ? 提示:我們認為是(? )害死了大雁,原因是(? ? )。以小組為單位,在練習紙上寫下觀點。
? ? ? 第二環節,法庭辯論。
? ? ? 一至四組每組一個人為辯手,一一陳述觀點。五至八組為反方隨時可以反駁。經過激烈辯論,“法官”宣布,大雁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我們給這種鳥叫做驚弓之鳥,用來比喻出事受到驚嚇后,再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的人。
? ? 【熱鬧但不實用,與課文主旨無關,與單元主題也相去甚遠。老師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把自己的獨特干啥融入文中,男生齊讀文段。”剛剛還是獨特的感受,下一秒就要齊讀,這一點匪夷所思。】
六、總結全文。
? ? ? 學了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出示:冷靜不慌張,想出自救的辦法。
? ? ? 學生齊讀。
? ? ? 聽完了課,我腦子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學生進步了嗎?我思前想后,覺得幾乎沒有。開課和總結,孩子們讀書一直流利但生硬,生字詞語的學習浮于表面,生字只寫不評,理解淺嘗輒止。走過場一樣的課,孩子身處其中怎么進步?
再看目標完成度,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算是勉強過關吧。)2、認識九個字,寫七個字。(“認識九個字”,雖然提問的是詞語,也算過關,“寫七個字”,本課只寫了“翅膀”兩個字,這算是寫字目標沒有達成了。)3、積累成語,驚弓之鳥,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是重難點,要重點突破,老師啟發學生抓住更羸的語言和動作去理解文章主旨,卻沒有再進一步引出“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這么一個方法。感覺有些輕飄,沒有落地。)
? ? ? ? 關于提問的拿捏,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應該是“多一分則臾,少一分則瘦”的感覺。學生都會的問題就沒有必要再多說。而太難的問題又容易造成冷場,所以,較難的問題要由幾個子問題搭起支架進行輔助理解。“蹦一蹦夠得著”,想一想才能明白的提問,才是真正有效的提問。
? ? ? 在了解教材,找資料的時候。我發現了好幾分《驚弓之鳥》的優質課教案,細看之下,作課老師將其中三份教案中的精彩部分都融進了自己的課堂當中,可見這位老師異常注重備課。可正式這樣集眾人之所長的設計讓我覺得不倫不類,失真失味。學習名家經典可以,模仿優質課教案也行,但自己的課堂,還是要上出自己的味道,自己的特色來。能把別人的用成自己的,才是真本事。否則邯鄲學步,學不會別人還迷失了自己就不值得了。
? ? ? 如果是我,我就用兩個課時完成本課。第一課時學生字詞(本課生字詞較多)。第二課時以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為開頭,出示“驚弓之鳥”小古文以對比閱讀為手段。(讀課文,找到文中與小古文相對應的語句,只讀不講。)抓重點字詞體會主旨。語文,涵蓋太多,承載太多。三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些閱讀理解的能力,此文簡單明了,意義淺顯易懂。我們不如跨出一步,讓學生在對比讀書的過程中初步感知什么是小古文,又讓他們知道,這些成語都是古人留下的,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典故。
? ? ? 這只是我的想法,不經實踐,只是想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