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一切,都是遇見?!罄踔伦约?/p>
《六個瓶子里的歷史》這本書的作者是湯姆·斯丹迪奇,擁有牛津大學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位的英國歷史學者、暢銷書作家。同樣地,美國著名歷史題材作家馬克·科爾蘭斯基寫了一本《鹽的故事》。
前一本書里有意思地提到了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以及可樂這6種飲料對歷史影響的故事。
后一本書以細小而常見的鹽為切入點,講述了歷史上由鹽引發的戰爭與變革。大量人物故事如畫卷般鋪展開來,讓一段段生動的歷史有了些與眾不同的“味道”。
我們今天簡單講講茶、酒、鹽三種物質的故事。
茶
茶葉在中國的出口產品中一直有著無可厚非的地位。16世紀,葡萄牙人把茶引進歐洲,后來在英國受到追捧,成了英國國飲,并發展出英式下午茶等標志性文化。
作為英國殖民者的后裔,美國人也喜歡茶,并且在獨立運動期間還發生過抵制英國茶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出口貿易,有順逆差,那么每年英國從中國進口大量茶葉,為扭轉巨額貿易逆差,英國方面向中國輸入鴉片,為未來的鴉片戰爭埋下伏筆。 鴉片戰爭的同時,英國人在印度阿薩姆發現野生茶樹,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阿薩姆茶,并最終憑借技術優勢取代了中國茶,中國茶葉出口急劇下降。現在印度已經是世界最大的茶生產基地和茶消費國,中國屈居第二。
酒
中國的釀酒文化一直源遠流長。2000年前已經開始有了釀酒技術。酒在化學中叫乙醇。語文中可叫杜康。曹操的《短歌行》中“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不僅是酒名,也是古代高粱酒的創始人。當然還有其他典故。
我們現在日常常喝的啤酒。最初的文字源于記賬,而在當時酒被作為用來支付的薪資,是重要的記錄對象之一。在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的楔形文字當中,都發現了代表“酒”的文字符號。
葡萄酒征服了希臘人和羅馬人。在古羅馬帝國的貿易網絡中,葡萄酒是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所以戲稱“壇壇葡萄酒通羅馬”。
以甘蔗為主要原料的朗姆酒,是一種烈酒,在奴隸貿易中,被用來向非洲酋長購買黑奴。美國建國后,因為經濟拮據,曾經征收烈酒消費稅,引起民眾反抗,這就是1794年的“威士忌暴動”。雖然后來時光境遷,烈酒消費稅取消了,暴亂也鎮壓了,但這件事對未來美國影響深遠。
鹽
鹽,實在太平常了,但是已經不可替代。古代行軍打仗,國庫短缺了,都會利用對鹽的壟斷來積聚財富充實國庫,以應付戰爭所帶來的巨額消費。即便有些君主會短暫放開鹽的壟斷,但只要一打仗,立馬就收緊“鹽根”。(ps:就是鹽稅)
中國的封建王朝時期,許多起義都與鹽有關。比如唐末起義的黃巢、元末起義的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等人都是私鹽販子出身。
美國南北戰爭,最后北方勝利,其實是因為南方軍隊缺鹽。
最后
一些看似簡單平凡的調味品或者飲料,其實都暗含著一部悠久的歷史,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