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挑戰活動的初衷是讓參與者能夠激活自己的朋友圈資源。寫作是自我梳理,分享是拓展鏈接,而反饋和互動是提升過程。確定眾籌主題是為了熟練掌握這一新的方法,來看待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92號-邱欽倫
越來越覺得眾籌值得推進。比如某學校可以與企業共建學院,愿意以混合所有制方式運營,一把手推動,多好的條件啊,對上市公司來說可能價值就是過億的合作。
有人能運營,學校也信任,可是他的企業資質不行啊。而有資質的企業又缺這樣的人和資源,甚至根本連信息都得不到。
眾籌能解決這個問題,可是大多數企業是沒有這種思維的。未來,以眾籌方式擁有生態資源池的企業將會把對手遠遠甩在后面。
60號-劉茂杰
傳統的博弈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兩個人單獨博弈時,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會使出各種手段。但是如果一群人重復的博弈,每個人都會尋求最大公約數來表現自己,因為他會為了長遠利益而使自己處理事情盡可能考慮多贏。
有一篇文章講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回憶他的恩師拒絕別人提議用金錢考驗自己的故事。深刻揭露了一個經典道理:永遠不要用人性的弱點來考驗一個人!
中國式眾籌不回避人性,假定人人都是自私的,從這個出發點來設計規則。讓大家在平臺上得到里子、圈子和面子。以符合中國國情和扎根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實際情況來實現中產階級的創業夢想,通過解決信任問題和構建三合一的利益共同體來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相信隨著越來越多人的理解和認同,中國式眾籌會真正成為互聯網革命的下半場!
26號-張子斌
在中國式眾籌操作中,“利他主義”是項目是否成功的關鍵。
中國式眾籌與集資最大的區別,就是眾籌是拿大家的錢為大家做事,集資是拿大家的錢為自己做事。因此,作為項目發起人,利他,格局,胸懷,信任,每個點都非常關鍵。
在項目咨詢中,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能夠合作的都是有廣闊的格局,有“舍得和利他”的情懷的人。楊眾籌曾經就“格局”給出了定義:格局就是去到自己的圈子里做雷鋒,做一個月就是一個月的格局,做一年就是一年的格局。做雷鋒其實就是利他主義,任何人做事都會有目的性,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為大家做了貢獻多,誰必然會成為自組織的核心。
相應的貢獻多的人,得到的回報也會多,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起碼每個人都希望和靠譜的人一起合作。在中國式眾籌這種去中心化的自組織中,貢獻大就是最大的靠譜,即先利他,被大家認可后,早晚會利己。
11號-梁霄
二三四線城市有非常多適合股權眾籌的項目。
第一,當地的關系和資源積累深厚,有天然的信任基礎存在。
第二,每人手上有些資金,但投資渠道特別少,小貸擔心跑路,私募基金不夠條件,銀行理財收益太低,這些存量資金非常多,卻找不到合適的投資項目。
第三,投資人本身也有很多當地或周邊城市的資源,很多項目方可以直接使用,幫助項目快速成長。
51號-黃武輝
近幾天,隨著幾位創友的退出,心中油然生起“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意!是原則太難?還是佳人有約?人各有志,不好細問。但是他們的離去給原本人數不多的隊伍,留下絲絲遺憾!人才難留啊!
眾籌容易:如果有明師(明師≠名師)指引,金融、地產、物流、零售、體育、農業……各行各業,都可眾籌;咖啡、酒、茶、化妝品、紙品……一切消費品,都可以眾籌。
眾籌不易:每一個項目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來自不同行業,或者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并且都是聰明人,中國的聰明人是最難統一的啊!如果管好了價值超大如潛龍騰淵,所向披靡,管不好如烏合之眾,不堪一擊。
眾籌與作文一樣,眾籌公司如散文"易寫而難工”,傳統公司如律詩"易工而難寫”!眾籌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因此追求的是理念上的一至,思想上的協同,志同道自合!
很思念離去的學友,也思量現在和未來的股東們,歸去來兮!
27號-王濤
在一個眾籌項目的起步階段,明確的方案會帶來束縛,隨著股東的加入,很多東西會進一步完善和迭代。一個人就是一個變數,最終變成什么樣子是大家一起想、一起做、一起磨合出來的,是自動演變的,充滿了可能性。
116號-馬曉峻
最近工作比較忙,難得靜下心來,今天我坐在1898咖啡館里,細心品嘗著咖啡,想著眾籌這個事,楊勇老師說中國式眾籌是完美的!在沒有參加中國首席架構師培訓前,我不太同意這個觀點,因為在我參與眾籌的甘肅1898在實際運營中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我們很多股東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優秀人才,按理說經營這樣一個咖啡館應該輕輕松松,但在咖啡館實際運營中問題很多,經營管理不太樂觀,諸多問題致使大家在一段時間里信心大減,但是系統的學習中國式眾籌后才發現很多問題都是項目設計之初股東溝通不到位,很多人對咖啡館經營回報期望值過高,沒有真正理解咖啡館是眾籌中的社交平臺,給大家帶來回報的不是咖啡館本身,而是它背后的價值鏈!這才是眾籌帶給合作伙伴最大的利益!甘肅1898咖啡館已經成立10個月了,在大家的努力及執委的帶領下,已經成為大家喜愛的家,并逐步實現著眾籌平臺的價值,我希望我們的聯合創始人們一起用心經營它,我想信寄托著我們夢想的甘肅1898咖啡館會越來越好![強][強][強]
138號-羅茹冰
你把眾籌當什么呢?一個創業手段?一種投資方式?一次職場轉型?還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方式?你想什么就會得到什么。
做眾籌最重要的,是選人。選人。還是選人。有的人說如果一時身邊沒有合適的人怎么辦呢?這就涉及締造一個新熟人圈。用心經營好你的社群,瓜熟蒂落會有時。
68號-李汶燕
有朋友說,看我的朋友圈感覺我像瘋了一樣,發的全部是他們看不懂的東西,說的項目大的不要不要的。我仔細翻回去看看,還真的是這樣,楊眾籌每天十篇,我至少發六篇以上與眾籌有關的內容,在熟悉我的朋友眼中,我突然變了一種全新的風格他們有這樣的反應也是正常。
回想一下,我為什么會發這么多有關眾籌的文章呢?說實話,我發的每一篇要么是我原創,要么是我極其喜歡的楊眾籌語錄,要么是同學朋友轉發的引起我共鳴的文章,最近發的多看來我朋友圈大家的質量都在提高,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呢?人在不同時間段有不同追求,而我此時此生的追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明確過,那就是做中國式眾籌的布道者,首席架構師!人生難得在我這個年齡段還想瘋一把,那就由自己任性一把吧!
29號-欒如意
從開始寫眾籌原創已經60多天了有很多朋友關注、支持、交流。也有會說,你們的中國式眾籌太高大上,動輒幾千萬,一個億的項目,我們平凡百姓做不得。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楊勇老師說過,初期做大項目,才能形成標桿,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力,既然大項目都能做,小項目操作起來就更容易了。
那,到底什么樣的人,適合做眾籌呢?今天開始,聽我道來。
中國式眾籌適合八類人:
一、成功的企業家
眾籌能讓成功的企業家重新找到激情和興奮點。對于成功企業家來說,錢已經不是他們追求的首要目標。他們雖然事業有成,但很難再有點燃他們激情的想象空間。眾籌能讓許多行業大佬重新興奮起來,激活他們的理想,讓他們做一些以前想做卻很難做到的有社會價值的事情,幫他們達成更具有成就感的目標。對他們來說,錢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做成什么事才是最重要的。(待續)
二、二次創業者
眾籌上二次創業者更容易成功。對于二次創業者來說,他們都害怕失敗,但他們有者豐富的行業經驗、人脈、資源和良好的口碑,也有更大的格局。這些基礎是他們很容易通過眾籌模式創業,依靠自己的專業才能和積累的資源,找到一群很牛的人共同做一件很牛的事,迅速形成一個優勢資源組合,提高創業成功率。(待續)
67號-朱樺
找人聊平臺項目切記抱著說服對方的心態去聊,想要改變人的大腦、特別是已經成功過的人的大腦是一件特別不靠譜的事。很多人只關心怎樣去解決問題,根本不會關心操作模式。你只有通過案例來讓對方發現興趣點,他們找到興趣點后自然會想著去搞明白你的模式。
28號-李春杰
無論對王石如何爭議,我都高度認同這段話:“我對企業的管理也是遵循著這三條法則來進行的,所以說無論再忙,管理的秩序都不會亂,哪怕我本人半個月或是一個月走在國外,我的管理秩序、工作執行流程都不會亂。無論是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創業人,懂規則,講規則,永遠是第一位的。一個不懂規則的人,是沒有合作可言的;一個不懂規則的人,也是沒有成功可言的。”一個眾籌而生的平臺、組織或者項目,由于人多難免嘴雜,所以,講規則是極為必要的,沒有規則,必是一團散沙,在中國,尤其重要!記得全經聯楊主席有個重要準則:開會遲到就到會場后面去坐或者干脆站著,不管你多大的身價多高的位置,所以,只要全經聯開會,大家都早早到場,以免尷尬,規則是眾籌的要義。
這一個系列都是由中關村互助眾籌研究院正在舉辦《中國式眾籌·首席架構師》培訓的學員同學的原創,參加3天培訓,系統學習中國式眾籌的玩法,加入一個以眾籌的手術刀剖析各個項目的新社群,豐富討論活動持續進行。報名請點擊“藍色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