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是橫在我們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
很多人說,看完《東京女子圖鑒》的時候就大哭了一場,不為愛情,只為無法逆轉的命運。
這部電視劇是冬日劇,比同檔期的《東京白日夢女》好評率更高,豆瓣評分8.8。講述了秋田出身的女主綾不甘于平凡的人生,大學畢業后獨自前往東京打拼從20歲到40歲的人生經歷。
綾初到東京時,入職了一家公司的小職員,住在租金相對廉價的三茶,也交上了一個同在三茶打拼的秋田男友。看起來愛情事業都順風順水的她,卻漸漸厭倦了這種在秋田隨處可見的幸福。
“如果想要這種幸福,為什么還來東京呢”
帶著這種想法,綾和初戀男友告別,轉而搬到了更加時尚的惠比壽。在惠比壽邂逅了年薪八百萬的商界精英,并迅速發展成戀人關系,綾閃電般的速度不由讓人苛責薄情。縱觀整部劇,在綾的幾段心酸感情之中,更多的展現了她對于物質與上層生活的追求卻獨獨漏掉了對她細膩情感的塑造。
然而,離開初戀男友之后的每一段戀情都不是那么的順風順水,或許這也是編劇對她薄情的報應。商界精英一邊對她講著不婚主義的新鮮生活方式,一邊卻人間蒸發娶了門第匹配的富家女;和服店老板帶她享受所有最頂級最奢華的事物卻獨獨給不了她婚姻;經歷了相親價值觀的摧殘,最后所謂善解人意的老公到頭來不過是一場虛偽的騙局;離婚后結識的小鮮肉被所謂“有錢閨蜜”搶走;“有錢閨蜜”介紹的律師卻只是要把她當做情人……
歷經種種不順之后,女主一度想要回家,卻發現自己其實早已變成別人都羨慕的那種人。“會有人被羨慕還不開心嗎”再次想起這番話的綾被自己狠狠打臉。故事的最后,綾用積蓄買了二手房子和男閨蜜搭伙過起了日子。不管如何,至少不會孤獨終老了~
很多人說綾很作,自己一手毀掉了自己原本的小幸福。但我們不是綾,自然不會理解綾自己對于幸福的定義。綾身上寄托了我們這些北上廣深漂泊者的太多特質,而無形中又被放大了對于物質的渴望。嚴格意義上講,綾就是一個強化了物欲縮小了情感的我們。
在綾離開初戀后的每一段感情里,階級的問題暴露的極為尖銳。
惠比壽的商界精英,那個說著不婚主義的浪漫男人最終不過是不愿意與她結婚而已。當綾過上上層社會的生活,享受著最頂端的奢華事物,但她的身份卻只是被包養的情婦。然而,這不過只是個開始而已。真正體現階級的應該是所謂閨蜜給她介紹男人的那段,當她們聽到綾說對方作為再婚對象還算不錯的時候,幾個人詫異的相視一笑卻轉而討論其他的事情。
花店小妹一針見血的指出了綾與那些富家小姐的階級差異,而律師更是以一番“港區優越感”的論調徹底擊垮了綾的自尊。
在我們看來,綾已經很優秀了。獨自闖蕩東京,從小職員到品牌經理再到跳槽進Gucci,20歲到40歲綾都在能力所及的范圍之內讓自己更加光鮮亮麗。然而即便如此,綾在港區出身的律師眼里依舊只是秋田出身的女生,依舊只能做情人。
融不進的圈子不必強融,就連律師也在為綾今后的痛苦憂心,所以直言自己要娶的是同階級的女生。且不說律師本身的行為很渣,但他的一番論調卻是血淋漓的現實。我們身邊,沒有那么多灰姑娘的溫馨童話,然而即便灰姑娘被繼母虐待她也還是出身富庶的大戶人家。
她們對綾的嘲笑,無非是她拼盡全力都想擠進不屬于自己的圈子。有錢人會質疑我們的努力,因為我們努力很久才得到的生活對她們來講不過是家常便飯而已。可能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達到別人的起點,可是就此放棄的話就真的什么都得不到了,所以還是要奮起直追啊~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