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論去到哪里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在巴黎,目光所及之處都是浪漫,時尚。恰似我們拼了命地想去往的北上廣。
北京很好,隨處都可以嗅到夢想的氣味,然而房價貴到失去人情味。
盡管如此,仍舊有很多人義無反顧地背上行囊一頭扎進那股熱流。
飄在北上廣的我們,人生或許就是不一樣的圖鑒,正如最近火熱的《東京女子圖鑒》。
是無意中知道這部劇,豆瓣評分很高,只有11集,每集20分鐘,幾乎是一口氣看完。
雖是異國他鄉,但,赤裸裸的現實是無縫隙鏈接的。
劇中講述了女主角綾(水川麻美飾演),從20多歲到40多歲的成長過程,從家鄉來到東京工作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環境的變化,她的人生也隨時面臨全新的挑戰。
中學時候,綾的老師問她,以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那張寫滿了對生活向往的臉,意志風發地說“成為備受羨慕的人。”
原本成績不好的綾,最終只能在家鄉上大學,畢業時候照樣面臨著留在家鄉,還是去大城市的選擇。
從地方的大學畢業,在地方的公司上班,和溫柔的男性結婚,和父母一樣組建溫暖的家庭。
雜志上的東京,預約不上的餐廳,做代理商的男友,有意義的工作,六本木之丘,東寶影院的夜場電影,兩日一夜的箱根旅行,海瑞溫斯頓的婚戒,華麗絢爛。
選定了!東京,過上雜志中的生活!那對夢想發光的眼睛,像極了剛畢業的你我,懷揣著對未來的期待。
1、三軒茶屋和初戀
第一份工作,月薪23萬日元,租房是頭等大事。
南青山、吉祥寺、下北澤的房子都很好,環境優美,離車站又近,唯一的缺點就是,房租太貴!
權衡之下,選擇了三軒茶屋作為熟悉東京的過渡地。
三軒茶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住所。這里有很多平價的美食,不斷新開的服裝店,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超市時常有特價。
恰到好處的時尚,恰到好處的俗氣,正適合現階段的綾。
我想起了廣州的棠下,不少剛畢業的大學生選擇了那里租房,永遠熱鬧的夜市,街邊總擺著熱乎乎的小吃,菜市場六七點時候是最熱鬧的,流連著剛下班的白領們。
在三茶,綾開始了第一場戀愛,是真誠體貼的男孩,同樣來自秋田,住在三茶,在東京打拼。兩人在異鄉的城市,相互鼓勁,取暖,過著溫馨的宜家生活。
下班后牽手回家,穿過路邊熱鬧的小店,望著身邊人干凈的笑容,一抬頭就能看到最美的月光,怦然心動的小幸福。
可是,住在三軒茶屋,得到的只能是平凡的生活,和在家鄉的一世安穩并無他樣,只是換了個城市。
于是,綾離開了三茶,也離開了普通的男友。
2、惠比壽和不結婚的男人
綾搬到了惠比壽,走在這里的女人,都是萬事俱備的樣子,連內衣都是昂貴的。她暗自比較,自己要慢慢追趕上東京的女人。
之后,拼命工作的她晉升為品牌經理,年收入400萬日元,談了個富公子男友。
只是,這個富家公子,是不婚主義。你說,男人究竟是不想結婚,還是不想跟你結婚呢?
綾說服自己接受了前者,因為,這一切是體面的。而且,她即將在生日那天,去惠比壽廣場中心的米其林三星餐廳Joel Robuchon約會。
據說,三十歲前能去那約會就是好女人。
為了約會時不丟臉,綾特意分期付款買了昂貴的禮服,幸福的拼圖似乎就差最后一塊了,只等午夜的馬車來臨。
戲劇性地被放了鴿子,從此再也沒見過富公子,聽說,他原本就有個很富有的未婚妻。
這場戀愛,算各取所需嗎?或許前方有更好的呢?
3、銀座和灰姑娘
綾跳槽到了Gucci任職公關經理,收入更為豐厚,也搬到了真正適合都市女性的銀座,惠比壽已經不適合三十歲的她,是時候從那畢業了。
在Gucci,綾遇到了很嚴厲的上司安奈,惡狠狠地教育她,
說著什么努力,只要自己努力了即使沒有做到也能被原諒,只是在撒嬌而已,重要的是成果。沒有成果的話,努力還有什么意義。
遇強則強的女主,自然是奮發圖強,努力追趕上司的腳步。
工作計劃詳細有致,變得有品位,懂得了裝餅不能圖木盒的氣派,會染上氣味,用紙盒裝更好。
當然,才31歲就知道那么多好餐廳,懂那么多內行道理,全都是和服店的老板教她的。
第三任男友,和服店的老板,家底豐厚,撩妹老司機。
只是,他已婚。
除了婚姻,他可以給綾一切,教她奢侈地享受最頂尖的事物。
這時候的綾,不僅是踏入成年人的臺階,更像坐著自動扶梯飛速前進,還接受了雜志的采訪。
年少時,翻閱著時尚雜志,羨慕雜志上的風光鮮麗。現在的她,已經成為別人眼中那個備受矚目的時尚都市女性,踩過Grandmaison(日本最高級住宅區)松軟的地毯,享受歌舞伎包廂中的便當。
當然,被包養是不能長久的,三十歲的年紀,身邊的閨蜜早就相夫教子,傳統的社會婚姻觀念,也讓綾覺得,縱使自己過得瀟灑肆意,事業有成,也必須要結婚了。
4、豐州和婚姻
不像年輕的小姑娘去聯誼,也不期待自然邂逅,綾在婚介所注冊了個人信息:三十三歲,年薪八百萬日元。
對男方的要求只有三個:身高175cm,三十來歲,年薪一千萬日元。
做出要結婚的決定后,定下每個月至少見2個人的目標,3個月內和快30人見面。最終,綾選擇認為將她放在第一位的男子,正人。
在綜合貿易公司上班,39歲,年薪900萬日元,次子。父母都是已退休的國中教師,和長子居住。所以,是沒有需要照顧公婆的煩惱。
簡直是標配婚姻啊!
結婚后,綾搬進了丈夫先前在豐州購買的高級公寓,周末大多和鄰居外出家庭聚餐,一出門就能聽到孩子的各種哭聲和笑聲。
財政獨立的兩人,慢慢發現生活習慣、價值觀的不同,禮貌式的恩愛總給我疏離感。
那不是婚姻該有的模樣。
也許,在見過了更好的生活,遇過更有品味的人后,是無法將就瑣碎的柴米油鹽。
表面的平靜總是無法隱藏得太久,他們離婚了。
4、代代木上原和小鮮肉
相比于豐州濃郁的育兒氛圍,代代木上原是帶溫度的高冷,人們互相保持有距離的禮貌生活著。
綾很享受久違的獨居日子,每天早起后到附近的咖啡店吃早餐,和一群朋友參與花藝等活動。做飯后手上沾染的不是蒜味,而是柔順劑的香味,混雜著面包和咖啡的氣息。生活情趣變得豐富多彩。
重點是,有錢有顏的女主,做了一件很多人想做的事,包養小鮮肉!!!
劇情發展到這,感覺女主已經要打怪通關到最頂層,但是,最頂層的大boss,不出手則以,一出手就會殺你個措手不及。
這就是社會的等級階層,有錢人的圈子不好混,可以當朋友,但幾乎是不可能融入。港區的適齡男子,永遠只會和港區的富家女結婚,來自秋田的女子,修煉得再好,也只能作為婚外情的選擇。
而包養的小鮮肉,也選擇了更有錢的姐姐。
功利的社會,金錢掌握話語權。高冷有內涵的代代木上原,似乎變得不大友好了。
5、最終回的大結局
在家鄉,沒有綾想要而得不到的東西,
但在東京,無論怎么掙扎,她永遠受著打擊。
東京,是個殘酷的城市。
在表參道走幾步就能碰見像模特一樣讓你無法比肩的女人。
從出租車下來的女人,可能已經有一份丈夫會送她愛馬仕包包的婚姻。
等紅綠燈站在路邊的女人,她的家可能是澀谷松濤的大豪宅。
傍晚走向車站的女人,可能是掌握多國語言的跨國商界女精英……
既然如此,要不要輕松一點,回到樸實的家鄉秋田呢?
綾,短暫地回去過,糾結過后,還是選擇了東京。這次,她買了棟房齡二十年的二手公寓,按照自己的喜歡裝修,和多年的男閨蜜在一起。
當然,故事永遠沒有結局,因為想要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只是學會了更好地珍惜當下擁有的。
你說綾在劇中開掛了,現實中哪有如此一帆風順。可,情節輕描淡寫也不能抹殺她一路打拼的努力,誰能做到她的用心呢?
也別認為她的一切都依靠男人,如果本身不精致,不會有機會遇上更好的男人。
一路走來,綾雖沒有成功躋身頂層階級,卻已勝過當年的少女無數倍。
現代社會中有兩種常見的人生觀,
第一種叫“奮斗者”,永遠想要更好的東西,有強烈的競爭意識。
第二種叫“匹配者”,不要求自己比別人都強,也不一定非要達到什么位置,認為萬事只要適合自己就可以。
大多數人都是個匹配者,認為知足常樂,而奮斗者雖然會不斷遭受來自更上層社會的打擊,但卻一路靠近塔尖。
正如我們的帝都,你說那霧霾多,房價高。可大城市的好處就在于冷漠。因為冷漠,無論你是一個怎樣離經叛道的怪咖,都能找到一個角落讓自己安靜的活下去。沒有人稀罕來看你一眼。而這在小地方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們都渴望在北上廣有自己的安家之處,也許,若干年后,洗盡鉛華,我們會向往田園的寧靜。可,年輕的我們,還是想體驗一把開掛了的人生,從廉租房到豪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