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篇名為《別讓你的善良打折》的文章,大意是說善良是一種選擇,不需要也不應該因為對方是否給到正面積極的回應而讓自己的善心打折扣。看到這篇文章,想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我想說,受恩惠者,不能無動于衷。
上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帶著女兒,去看望一位奶奶,她住桐城路婦幼保健院附近的一棟老式住宅樓的大院里。
這位奶奶姓倪,我認識她是在2008年1月11日,她在大院門口賣早點。這天早晨7點25分,我的女兒在婦幼保健院出生,當時天空飄著雨雪。這場雪就是2008年春運期間南方大雪災的序幕了。也不知是否因那場雪凈化了冬天的空氣和塵土,還是承蒙這位貴人奶奶的福澤,女兒的身體素質一直很好,至今也很少感冒發熱什么的,這也算是福氣吧。
女兒順產出生。按照我老家的習俗,女人順產孩子后要進食一些糖水雞蛋彌補元氣。當時沒有安排足夠的家人來幫助我們,我又一直在醫院,沒有辦法及時回去準備,便出了醫院想著就近找人幫忙。
就這樣,我遇到了這位當時正在附近賣早點的倪奶奶,我請求她幫忙。倪奶奶二話沒說丟下手里的早點攤,帶我上樓到家里為我準備了一份熱騰騰的糖水雞蛋。
從醫院回家后,我一直都想著去看望倪奶奶,向她再說聲謝謝。也許在她看來這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并不放在心上,但是對我而言,在那個雨雪的早晨,在我漫無目的的求助下能得到她的及時幫忙,這是施我以恩惠,怎么敢不記在心上。但是惰性和不堅決導致一次次的拖延加上遺忘,慢慢的開始記不清倪奶奶居住的詳細位置,當年也沒想起來用紙筆記錄下詳細具體的信息,計劃就一再擱置下來。
這一耽誤,過去了8年,心里滿是于事無補的愧疚。
年后上班,我又想起這件事,便決定趁著還是新年的正月里趕緊去找倪奶奶。雖然不一定能找到,但是再不找,就有可能真的再也沒機會當面說聲感謝了。這次我沒敢再拖延,一早就去了記憶里的位置,憑著模糊的印象和倪奶奶當年賣早點的這點線索開始了尋找。許是天遂人愿,在我進入第一棟樓詢問的時候,就在一位鄰居阿姨的幫助下找到了倪奶奶本人。
倪奶奶如今六十多歲,身體康健、在大院里幫大伙看車,收點零錢補貼生活。平時吃住也就在車棚里隔出了一塊不足10平米的地方,里面放了一張上下床、一臺冰箱、一張桌子,再也找不到其他什么物件。燒飯的灶具之類也都是擺在隔間的外面,看得出來,她的生活頗為節儉清苦。
人的善良不是偶然的,真的像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說的那樣,善良是一種選擇。
周末,我帶女兒去看望倪奶奶的時候,她拿出一張相片給我看,相片是一個很漂亮的女孩的。倪奶奶告訴我,女孩是她的女兒,小姑娘出生后差不多2個小時被遺棄給她拾到的。今年已經29歲,在外語培訓學校擔任教師,現在母女還在一起生活。
聽到這些,我明白了倪奶奶的身世和處境,突然不知道怎么接話,就告訴她:您老一定會有福氣的。我看到她眼里泛著淚光回答我,也祝愿自己真的能有福氣。那一刻我聽懂了她話里的辛酸,我也懂得,我和女兒的看望對于她的意義。如果我沒有理解錯,她29歲的女兒,目前還堅持和她在一起生活,不也是對她養育之恩的深情報答嗎?
臨走的時候,我們相互留了電話號碼,倪奶奶還特意記下了我女兒的名字。我告訴她,我會帶著女兒再去看她,這次不會再拖延。
我之所以一直拖延但也時常記得提醒自己要去落實這件事,而不能到最后真的變成了于事無補的愧疚,因為我寧愿選擇相信命運,即便我是無神論者。我認為知恩圖報是生命里的因果循環,知恩不報是對生命的負債,人生也就不會輕松而簡單。
所以,行善和感恩都是可以讓你變快樂的生活態度和選擇。我們每一個人人在得到他人幫助的時候會覺得社會是美好的,在幫助別人能聽到對方由衷的說聲謝謝,這也更能激發他繼續去幫助別人的力量。
中國人教人向善,講“善有善報”。教育人要感恩,講“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我們都是普通的凡人,每天為生計而奔波,多數人不會刻意去行善或者感恩,也不需要完全用善與惡的倫理去約束我們的行為方式。但是我們應該本著一顆善心和知恩圖報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雖然我們個體微不足道的善行也許并不能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改變。
套用我喜歡的國家宣傳片里的那句結束語:如果你光明,中國就不會黑暗。
我想說:如果你善良,世界也不會無動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