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告訴我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劉向亦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鄭玄的“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無不說明了讀書的作用和意義。在倡導全民閱讀的今天,書目林林總總,面對浩瀚的書海,我們教師應該選擇哪些書來閱讀,又該引導孩子們讀哪些書呢?
閱讀,就是讀經典名著,讀經、讀詩、讀史。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認知讀寫能力,增加他們的人文底蘊,提升老師和學生的人格魅力,這是我一貫對讀書的認識。可是,在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后,我對讀書有了新的認識與理解。
首先,教師不但要讀文學書籍,還要讀關于你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
大家常常感嘆時間的緊迫,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我沒時間啊”。我們每天要備課,批改作業,要處理學生問題,還要面對各級各類的檢查,每天感覺自己就是那不停旋轉的陀螺,哪有時間停下來讀書?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減少我們的備課時間,怎樣才能讓批改作業既省時又高效,從而有多余的時間來讀書呢?那就要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比绻忝刻觳粩嗟难a充自己的學科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學科知識會越來越豐厚。這樣你所教的知識對你的知識儲備來說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像兒時的識字課本兒一樣簡單。這樣備一節課所用到的知識我們可以從大腦中信手拈來,會節省許多翻找資料的時間,因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來讀書,從而讓自己的教學生活得心應手。
上課時我們將不會是將全部精力放在所教的知識上,會有更多的注意力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我們的課堂效率會有明顯的提高,同時也可以為自己進行課堂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由此看來,閱讀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不但可以增加你的知識儲備,還能“創造”更多的時間來讀書,提高課堂效率并為課堂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教師要讀關于可以作為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爭事跡的書。
請你像尋找寶石一樣,尋找那些杰出人物的生命和斗爭的書籍,請你把這一類書籍擺在你的個人藏書中的最崇高的地位上。因為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有一部分人會出現職業倦怠情緒,那些對教育執著追求的人物的生活和斗爭事跡的書,可以消除你的職業倦怠,重新提升你的職業幸福感。這類書籍可以讓你的教育心理永遠年青,讓你永遠行進在幸福的教育路上。
第三,教師要讀一些藝術類的書籍
新時代的學生,有的從小學開始就學習音樂、繪畫等藝術特長,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很廣泛,面對他們提出的一個個“專業性”的新問題,你有沒有迷茫遲疑的時刻,在學生的眼神里你有沒有看出學生認為你已經 “out”的神情,這種尷尬的局面該避免呢?你應該讀書,讀一些藝術類的書籍。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如果你會演奏區一種樂器,那么你作為一個教育者,就占有許多優勢,如果你身上還有一點哪怕是很小的音樂天才的火花,那么你在教育上就是國王,就是主宰者。因為音樂能使師生的心靈親近起來,能使學生心靈中最隱秘的角落都展現在教育者的面前。如果你不會任何樂器,那么在你的手上和心里,就應當有另一種對人的心靈施加影響的強有力的手段,這個手段就是文藝是。根據你所教的兒童的年齡特點你每年買上幾十本文藝書他們能幫助你找到通往你的學生心靈的道路,不要忘記你的學生所讀過的文藝作品是用他的求知的智慧和敏感的心靈來感知的,這點往往能起到教師力不能力不能及的作用。
學生應該讀哪些書呢?現在的課標也列出了一些中小學生必讀的篇目,它們涵蓋了文學,科學,人物傳記等方面,可是學生平時讀的最多的是文學作品,而涉獵科技藝術作品的同學卻為數不多。除了閱讀文學作品以外,學生還要讀一些科普類的書籍和文藝性的作品。
學生閱讀現代前沿科學問題方面的科學著作和科普讀物,能使學生對學校所學的基礎知識理解更清楚。比如一些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如果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對力的作用,物質的變化,生物的遺傳等知識已有一些了解,那么當他們接觸到課本上的這些知識時,會比較感興趣,用課內的知識促進對課外知識的理解,用課外的知識激發對課內知識的興趣。文藝作品則可以提升他們的人格魅力,與老師建立起溝通的另一道橋梁。
因此,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考試,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智力。我們要“好讀書,不求甚解”,更要“讀好書,仔細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