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縫隙里藏著什么?真像是被歲月掩埋還是在滌蕩中顯露出骨骼?是什么可以讓一個人面臨生死擁抱勇敢?信仰是否可以讓一個人身處地獄而心向慈悲?
《風聲》我是先看了電影后讀了原著。電影的拍攝很成功。聽說有人因這部電影還獲了獎。但是,真正給我沖擊和久久沉思的還是麥家的原著。深夜不眠,思緒陷入離自己很遠又很近的這段歷史中。作為從小受黨教育長大的一代人,抗日影視的熏陶不是一日兩日。可以說所有成長的歲月里都有關于那段歷史的教育。而那諜影重重命懸一線的逼近感,反而不是熱血的口號響起時所能體驗到的。
裘莊。密不透風的莊園里一幕大劇上演。
一個祖上與中國有三百多年歷史淵源,深受中國文化熏陶十三歲就來到中國,畢業于復旦文科師院的中國通——肥原,日本駐中國高級特務。身邊還有一個王田香,集無賴,殘忍,狡猾一身的漢奸走狗。兩人因一份密電的泄露,將相關人員軟禁在裘莊,要找出代號“老鬼”的誰?
東風起。深陷囹圄,無法與外面的人接觸,被竊聽,被嚴密監視,彼此猜疑,怎樣將重要情報傳出去?李寧玉,這個在進裘莊前就嗅到危險的老地下黨內心翻騰不安。她不是為自己的安危在焦慮難眠。“怎樣將這風聲放出去?”她搜腸刮肚,百思不解。一開始她一招移花接木,巧妙的利用字跡將懷疑對象轉移。可是殘酷的現實讓她看到肥原的步步緊逼,時間在一分分流逝,鐘表上每一聲嘀嗒是對她焦慮的油煎。
無間地獄。
這里沒有英雄臨危時的吶喊。字里行間卻感受到一個英雄的鍛造是不屈的意志和縝密的智慧,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動的面色。
此刻,窗外星空閃爍,廣場大媽們依然興高采烈的在跳舞。曲調是熱鬧激昂的,讓所有聽到的人都有種莫名的喜氣洋洋感。
那個置生死于外,為將“風聲”放出服毒自殺的李寧玉此刻是不是已化作天空中一顆星?守護著這國泰民安。
西風起。
我是從小看抗日神劇長大的那波人。英雄刻在我腦海里的是,怒目圓睜,身中數槍依然不到,是身受酷刑而鐵骨錚錚。在那國破山河碎的年代里,是這一身身鐵骨的抗爭為我們贏得了今天的和平幸福。幾乎每一次看到英雄的逝去或者酷刑的鞭打我都會淚目。一股熱浪由胸腔涌到喉間,讓我哽咽。我知道那是靈魂被振動的顫抖。
歷史的縫隙里一束光流泄而出。
六十多年時光老化的中藥殼子里,裝著什么秘密?是顧小夢對李寧玉膽大縝密劈天劈地將“風聲”傳遞出去的傾佩?是對殘破之身跪地相托的感動?是舍身取義的同情?還是醉酒后藏也藏不住的愛慕?麥家筆下的英雄是骨血豐滿有溫度有情仇觸手可摸的那個人。
或許,就像《風聲》里寫的“事實上這個世界沉默的事遠遠比公開的多。”
又是深夜,這是個思緒翻滾的自己的時間。一個個人物或生動或模糊的閃現在眼前,糾纏飄蕩。肥原,那個從小被中國文化熏陶長大的孩子為何后來殘忍血腥的殘殺?貪婪的心是多么可怕。裘莊里的各色人物,或貪婪或奸滑或為信仰舍身取義。肥原至死都不知道“老鬼”是誰?是共產黨是國民黨?只是風聲已傳出,寒冬過后就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