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關于北京城的故事和傳說很多,聽起來特別有意思。
“門”字無鉤,“門”字的寫法人人皆知,如果你寫“門”字的最后一筆直接下來,而沒有向上的鉤,往往被認為是錯別字,可是紫禁城各個宮殿的匾額中的“門”字卻偏偏都沒有鉤,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里隱含著一個因書寫匾額觸怒朱元璋而被殺頭的真實故事。
“門”字的這種末筆不帶鉤的寫法源于宋朝,據說南宋把首都挪到臨安后,玉牒殿走水失火了,殿門都被燒光了,有的大臣上奏說,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最后一劃都有鉤,帶火筆,因此招火,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才能避免火災。從此以后凡宮殿里的匾額書寫帶“門”字的都不能加鉤。
明朝開國的初期,諸處宮殿、官舍、城門逐漸建成。一次,朱元璋命中書詹希原為太學集賢門寫門匾。詹希原是明初著名的書法家,到朝中任職為舍人,常為宮殿和公署題寫匾額,人們以其書法為奇,并且將他的書法珍藏,詹希原因此被稱為“國朝第一”。他在寫匾額的時候,把“門”字的最后一豎向內鉤起稍微高了一些。太祖朱元璋看了以后,大怒說:“我本來想召集賢士,你卻想閉門堵住賢士的路嗎?”于是下令斬首了詹希原,并且用粉液涂掉了“門”字的那一鉤。此后,明朝的各處宮殿、公署、城門的“門”字都不帶鉤,不僅南京城如此,朱棣營建北京城時也沿襲看這個傳統。
清代紫禁城的建筑大體保持了明朝的原貌,只是各城門和宮門的匾額重新進行了命名和更換,主要是增加了滿語,滿漢并列。然后,“門“字沒有鉤的獨特習俗仍被頑強的保持了下來。
為何說“先有德勝門,后有北京城”
徐達
image
老北京有俗話“先有德勝門,后有北京城”,這話說出了德勝門的來龍去脈。明朝洪武時期,大將軍徐達率領軍隊攻破了元大都,改稱北平。城破前,元順帝匆忙從大都城北門健德門逃亡漠北,元朝從此滅亡。徐達便把健德門改成了德勝門,也叫得勝門,可能是有紀念明軍取得勝利的意思。徐達還在此門之南五里左右,增建了一道土城垣,作為第二道防線。
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建造北京城,又將原來的土城墻改建為磚城墻,重新修建城門和甕城,名稱還叫德勝門。所以,相較元大都,明北京城的北城墻南移了五里。每逢出兵打仗,明軍就從德勝門出發,由此開赴前線,取打贏之意。打完仗后,由安定門班師,表示打敗了敵人,實現了安定。
北京城為何又叫“八臂哪吒城”
劉伯溫
image
古時候人們將北京城叫做“苦海幽州”,是因為當時的北京有個孽龍,北京城的水都非常苦,害的人們無安寧之日,后來人們傳說只有八臂哪吒才能鎮住孽龍。當時朱棣正在北京修建都城,就派了工部大臣去修建。工部大臣一聽,就慌了,趕忙奏請皇帝:“北京這塊地是個苦海幽州,那里的孽龍太厲害了,臣子無法降服,皇帝還是另找高人去吧。”皇帝一想,沒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是無法修好的,皇帝詢問眾大臣,他們都不敢答話,后來劉伯溫就毛遂自薦答應去干這件事,姚廣孝也表態要去,于是皇帝就準了他們的請求。
兩位軍師領了圣旨到了北京城后,就天天去查看地形,兩人都怕對方立了頭功,就約定劉伯溫住在城東,姚廣孝住在城西,十天之后交出自己設計好的圖紙。此時,兩個人都遇到了同樣的怪事,無論到哪里去查看地形,都能聽到一個孩子在說照著我畫不就行了。開始他們都沒有在意,等到再次去的時候,就碰到一個穿紅襖短褲的小孩,荷葉邊的披肩,風一吹就像有幾條臂膀似得,劉伯溫心里想這不是八臂哪吒嗎?于是趕忙上前,結果小孩卻跑了,只是還是說了同樣的話:照著我畫不就成了。于是劉伯溫明白八臂哪吒是能夠降服那條孽龍的。
第十天,兩人按照約定交出了圖紙,這才發現兩張圖一模一樣。姚廣孝請劉伯溫講解圖紙,劉伯溫說:“正南中間的一座叫正陽門,是哪吒的頭,城東西開的門是哪吒的耳朵,正陽門里的兩眼井是哪吒的眼睛,東邊的崇文門,東便門,朝陽門,東直門是哪吒的半邊身子的四臂,正陽門西邊的宣武門,西便門,阜成門,西直門是哪吒的另外四臂,北面城墻的安定門、德勝門是哪吒的兩只腳。”姚廣孝就故意刁難,沒有五臟六腑的哪吒怎么能降服孽龍,劉伯溫忙說:“那城里的四方形的皇城就是五臟,皇城的正門天安門就是五臟口……”姚廣孝笑笑,說:“大軍師別急,五臟兩邊的南北大道是哪吒的大肋骨,大肋骨上的小肋骨就是那些小胡同,對吧?”
就這樣,兩位軍師畫出了北京城圖紙交給了皇帝,這次暗中的競爭兩人誰也沒獲得第一名,劉伯溫沒有在意,可是姚廣孝越想越難過,竟然出家當了和尚。只是這八臂哪吒城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