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昨晚沒控制住的情緒,雖然感覺自己做的不好,也像老馬說的沒能戒掉吼叫,但是我還是有事后的覺察和醒悟。當然一個行為習慣的改變不會一帆風順,總會經歷一些反反復復嘛,不苛求自己才能對別人也寬容嘛!
下午老馬給辰辰檢查作業時,有一道題錯了,老馬對辰辰說這是粗心的表現,辰辰很不平的說她不是粗心,然后拿著本子就回房間改錯了。然后老馬對我說:“我沒說錯啊,我只是在說事實啊!”我對他說:“你如果說她做錯了一道題那是事實,可是說她粗心那是評判!”老馬沒再說什么,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認同我的觀點。
話說在生活中真要做到《非暴力溝通》里一樣區分觀察和評判并不容易,我們從學會說話開始就或多或少的學會了像上一輩人一樣對別人指責、評判,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指責被評判,頻繁得讓我們覺得那是很正常的表達和溝通方式,我們還會在這樣的評判上冠以愛的名義。以前被批評和指責時我除了覺得委屈和想要反駁以外沒有真正去體會過自己的感受,現在想來當我被別人指責的時候我分明是感受不到來自對方的愛的,評判和指責分明是在蒙蔽愛,那不是愛的語言。
比如:你做事總是不認真!你總是拖拖拉拉的!你太粗心啦!
也許我們應該換一個方式說:我看見你開著IPAD寫作業。我看見你在按你自己的速度吃早飯。我看見你把牛奶倒在杯子外面了。
一開始我懷疑這樣的說話方式會起不到作用,但其實我們用指責的方式也并沒有讓小朋友變好,而只是引起她的反感,到最后連我們的嘮叨指責也只當做了耳旁風而已,我們也就淪為了所謂的直升機父母,難聽點就是一只討厭的蒼蠅。這并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們的確應該尋求一種更好的解決方式。
那么就從學會愛別人從學會使用愛的語言開始吧,少指責和評判。當然學會用這樣的語言不會那么容易,因為要和我們已經養成的習慣對抗,這絕對是需要決心和毅力的。既然不能一蹴而就,那就從區分觀察和評判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