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綁架了。
綁匪名為“手機”,正如其名,從綁架人類的手為起點,逐步統治人類的眼、腦、心。受蠱的人質們難以將雙眼從手機身上挪開,如果綁匪因執行其他任務暫時消失,人質竟會心神不寧、焦躁不安。
我已病入膏肓。你呢?
作為app達人,最為熱衷比對測評各種類型各種功能的app。無論是少女心滿格的手帳日記軟件、還是全能的記賬軟件、各顯神通的拍照修圖軟件、戳開就心癢的旅行軟件、安利種草的購物軟件、掃描儀軟件、菜譜美食、閱讀摘錄、電影清單、新聞時事……所謂“生活必備”,一樣也不少,就連背單詞軟件也下載過一打來一一試用。app爆炸的直接后果就是,無論何時,只要拿起手機,一定能給自己找到無窮無盡的事情做(暫且先不計微信、圍脖)。
“嘶,好像很久沒有寫點日記了,記一筆。”
“噢,順手記個賬吧!”
“欸不如看看我直接馬克的電影清單吧!”
“逛逛知乎翻翻豆瓣!”
“蝦米今天會給我推薦什么音樂呢?”
……
綜上,一直不敢在手機里安裝的app,就是那些會忠實記錄下每天玩手機時間的軟件。
害怕被數據驚到心肌梗塞。
拯救人類+自救小貼士送上,希望大家舍身替我試上一試。
朋友圈功能關閉后的新世界
我不喜歡朋友圈,但我還是常常向其妥協。很偶爾發動態,可每次發朋友圈時,都字斟句酌地想著文案、一張一張P圖排版,最后點下“發送”時,分享自己生活的熱情早已耗盡了,滿腦子都是“Finally”的字樣。
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機械性地不停看著小紅圈里新消息的數字往上跳,借此小小地感受一番自己的人氣與存在感。偶爾若是反應平平,心下難免失落;但細想,失落的原因可能是:得到的贊數無法與辛苦P圖想文案的付出相稱!太不劃算了!
這是什么畸形想法呀。
可為什么似乎很有道理的樣子?
被朋友圈綁架,似乎是這起綁架案件的派生作品。
性格里原本就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所以發送朋友圈慎之又慎,少之又少。這是一方面的原因。但畸形的是,朋友圈是一種無效社交,它所呈現的,大多是提煉后的人生,正如我不自覺地極力去美化的那樣。真是一種很疲憊的社交方式,點贊未必出于真心;分組呈現不同的自己,但每一個都未必是真實的自己。
所以,后來的我在設置里關閉了朋友圈。
錯過許多人的精心展示,也更少地去刻意展示自己。這好像并不構成什么遺憾,只是阻礙了一種習慣性的拖拉屏幕的動作罷了。畢竟,現實生活里所見到的人,才是我真正珍惜的人,而目光所及、耳朵所聞的她們的音容笑貌,才是我更能觸碰到的真實面貌。
喜歡關閉朋友圈后的生活,它似乎讓我覺得,我的生活,以及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開始變得真誠。
效率至上 何不試試“反綁架”?
手機存在的實際意義,是提高了這個世界運作的效率。它使你便于聯系到任何你需要聯系的人,傳達你即時想要傳達的信息。其他的app都是輔助而已,實在無需本末倒置。
所以,既然你誠心誠意地看到這里了,app達人便就誠心安利幾款小而美的app吧。
宗旨:小而美,實用大于花哨,效率至上,讓你重新奪回對生活的操控權!
No.1 playtask ——
一通(來自app store的)簡介:PLAYTASK,顧名思義,像玩游戲一樣工作和學習。
解決做【收益長半衰期事件】反饋不及時的問題,背半小時單詞并不會立馬讓你的英語水平提高,無法及時給你反饋分泌多巴胺。但成就值可以,成就值可以用來購買欲望,每當完成一項任務獲得的成就值就是一種刺激。把【在知乎上認真寫一個答案】作為成就,完成這項成就我就能獲得成就值,有了成就值我就能看部電影。
能夠解決自控力不足帶來的負罪感問題,曾經我會懊悔自己刷了半天微博。但用這種方法,刷微博是需要消耗成就值的。而我的成就值是完成任務換來的,刷微博是我理所當然獲得的獎勵。請不要有任何負罪感,這是應得的獎勵。
(親測)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加入副本賺錢!!!!副本種類眾多,如“閱讀副本”、“跑步副本”、“吃早餐副本”、“早起副本”等等。加入副本需要支付十幾元的押金,一周內順利按要求完成每日任務,押金得以返還。
每日打卡要求較為嚴苛,如上傳當天閱讀的讀書筆記、上傳運動軟件的跑步數據、在每日5:00-7:00必須早起打卡等。同組中如有人沒有完成任務,其押金就會被“瓜分”,你將能夠拿到現金獎勵!!!當然,如若你沒有完成任務,你的押金將離你而去!是不是非常刺激!!非常能夠激發守財奴們按時完成目標!在成為人贏的路上高歌邁進,順便賺點小錢!不瞞你說,成就感滿格!(任務不幸失敗時,心痛也是不言而喻的……)
No.2 FOREST ——
一通(節選至“少數派”的)簡介:
當我們需要專注投入一件事情時,打開“Forest”,點擊“+”號種下樹籽,設定專心做事的時間(每棵樹籽均代表30min)。除鎖屏外,只要屏幕畫面離開“Forest”,無論是跳回桌面還是跑去其他 app,都會導致樹木枯死。同時,整個倒計時也會戛然而止,作為對「敵不過手機誘惑」的懲罰。想到是因為自己“手賤”導致了樹木枯死,多少會有些難過。
你可以輕松回顧自己一天的「勞動成果」:有多少棵樹因為自己的專注而茂密生長,又有多少棵因為自己的無定的意志而最終枯死。輕按土地,你還會進入當天的詳情列表,了解當時所記錄下的感想。隨著時間推移,你的森林土地將會增多。以后時常回看,我們不免思考:我是否已慢慢擺脫手機的束縛?
和眾人皆知的“我要當學霸”相比,“Forest”并非什么激進的「治療方法」,它甚至并不強制,懲罰措施也并不需付出什么代價。但通過簡單種下樹籽的操作,你可以嘗試真正將注意力從手機移開,為自己保證一段專注的時間,完成手頭的工作也好、靜下心來讀幾頁書也好、和朋友產生真實的互動也好,別再讓繁冗的新信息將你的時間碎片化、低效化。
Forest 只負責記錄,記錄一個從不斷玩手機的你,如何變為一個專注并享受生活的你。
No.3 一張白紙 ——
(靈感來源簡書作者:葉往)
我們大概都有過親身體驗,在開始干正事時,腦子里會冒出無數現在立刻就想要干的瑣碎的小事情。“突然想看一看某漫畫有無更新!”、“那首詩怎么背的來著?我要查一查!”、“哈哈哈哈哈哈Bob Dylan不是獲文學獎了嘛,那趕緊讓我聽一下他的歌……”……然后你就滑開了手機,順便就干了接下來的無數件小事,總之就是沒有干正事,接著再陷入懊悔的死循環中。
無法控制腦子里的小火花是人之常情,但我們要有足夠的自制力去暫時掐滅它。
在工作學習時,請把一張白紙放在你的面前。若你突然萌生想翻看朋友圈、微博之類的想法,拿出這張白紙,寫下來你想要做的事;然后沉浸工作當中,不去翻手機,這點自控力你應該可以有。同樣地,如果你突然想起一個有趣的故事、一首詩、一件事,或是冒出一個靈感,千萬別打開手機!!!把關鍵詞在白紙上寫下來即可。根據“奧卡姆剃刀法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在專注地結束工作和學習之后,對白紙上的關鍵詞和小火花進行斷、舍、離。你會發現,許多念頭根本不值得打斷寶貴的專注時間段。
晚自習時的你,不妨一試!
我是個非常擅長浪費時間的人。
我的人生理想,就是倚著大大的落地窗,什么也不去做,聽音樂,吃甜點,聊八卦,隨便看著云來霧去、日起日落。光是描述著,眼睛就要發出光來,是啊,就是這么沒有出息的理想。即算是發呆又有何妨,只要自己認為值得便可。時間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陪伴喜歡的人,眺望喜歡的景,而不是揉著酸疼的頸椎,帶著不自制的懊惱情緒,無法自控地機械刷著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