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泛黃的證件照夾在一本翻舊的書里,照片上的男人目光堅毅地看著前方,他身邊的女子梳著齊耳短發,兩團明顯的腮紅打在臉頰上,眼里泛著點點星光。
他在20歲的時候娶了她,她在18歲的時候嫁給了他。
他們好像從來沒有說過愛。她為他生了三個孩子,生活的重壓之下,她變得很愛發脾氣。但他每次都是溫柔地笑笑對她說:“這是干什么呀,有話不能好好說嘛”。
小女兒問他:“爸爸,媽媽為什么老是這么兇,不像你……”他把小女兒抱了起來,刮了刮她的鼻子:“不要這樣說媽媽,她跟著我吃了很多苦,我們要對她好”,小女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她雖然急躁易怒,卻也是個善良勤勞的女子。她把他的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她讓他放心地去當老師教好學生,然后打點好家里的一切。日子雖然清貧,卻也溫馨。
二十年就這樣過去了。三個孩子慢慢長大了,大兒子有了自己的事業,兩個女兒也嫁了人,一向操勞的她終于松了口氣,可閑下來的她卻并沒有覺得輕松,心上的負擔越來越重,她開始想念曾經一家人在一起的樣子,她經常與他談心:“你說這人啊就是這樣,在你身邊的時候嫌煩,都走了又不習慣了”。
二女兒和丈夫選擇去北京創業,把幾個月大的孩子留了下來托給他倆。他倆倒是很樂意,心想這下又有事情做了。一年,五年,十年,孫兒從說話含糊不清到背著小書包上學,從需要有人陪睡到長成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男子漢。小時候他經常笑著問孫兒:“你和誰最好啊”,“爺爺奶奶!”“哈哈,還算沒白疼你”。
孫兒去鄰市一所私立學校讀高中。三年時間,他們的心又空了。她經常晚上睡不著覺,白天茶飯不思,做什么都提不起興趣。他漸漸覺得不對勁,便帶著她四處求醫。最終確診為抑郁癥。
在那個年代,人們對抑郁癥有多少了解,很多人應該連聽都沒聽過。他看著日漸消瘦的她,跟她說別擔心,我一定會把你治好。
那段時間,他差點把自己逼成了心理專家。每天監督她按時吃藥吃飯,睡不著的時候就陪她整宿整宿地聊天,聊過去,聊孩子,聊灶間柴火。
終于她開始有所好轉,可是生活就是很愛開玩笑,他又得了心臟病。他有極強的求生欲,自從患病后滴酒不沾,規律飲食。翻遍養生書籍,中西醫結合調理身體,總算控制住了病情。
生活好像正在朝好的方向發展。他退了休,和她一起搬去了大兒子家,雖然不是大富大貴,卻也不愁吃穿。他有時候去打打牌,當然輸了錢免不了被她數落一番。
退休的生活平靜如水,最牽掛的孩子們,生活也慢慢好起來,然而他們還是從退休金里千省萬省,貼補給女兒兒子。
如果可以一直這樣多好啊。家人平安,身體健康,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與你立黃昏,直到白發蒼蒼,這便是塵世里最平凡可貴的幸福了吧。
2019年7月10日,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打破了這份平靜。連日來他一直覺得身體不適,以為是心臟病復發,就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告訴大兒子,大概率是癌癥。
后來的日子怎么過的呢,他確實是中晚期癌癥,而且因為有心臟病史,只能保守治療。三個孩子不敢告訴他們,怕他們承受不了這個打擊,于是拜托醫院熟人,聯合演戲,把特效藥的標簽換掉,讓他們以為只是普通的病。
直到瞞不住,他的身體每況愈下,有一次差點有生命危險。他覺察到了,只是沒說出來。那次危險度過之后,他對病床前的小女兒說:“別難過,爸爸已經活了這么大歲數了,可以了”,小女兒聞言再也繃不住了,眼淚決堤,他眼里閃著淚光,欲言又止,“我就是放不下你媽”,“我想回老家,也許換個環境就好了呢”。
孩子們打算先把事實告訴她,她出奇地平靜,“其實我心里也懷疑,心臟病也不是這樣的癥狀”,然后轉身哭成了淚人,“為什么是他,他這么好,這些年他一直注意養生,為什么會得這樣的病”,瘦瘦小小的她把臉埋在腿間,雙肩抖動,猶如秋天隨風飄動的樹葉。
他走的時候很安詳,穿著合身的中山服,面目柔和,還是當初那個溫文爾雅的老師。
出殯那天,她死死抓著棺木不放,聲淚俱下。
“此生遇見你,是我最大的幸福。我本想我們可以再有幾年相伴的時光,奈何天不遂人愿,你這么惜命的人,一定放不下我,你走了我該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