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尕伱哈
斯蒂芬·金是美國當代恐怖小說大師,二零零三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頒發的“杰出貢獻獎”,其后又獲得“世界奇幻文學獎”的“終身成就獎”和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愛倫·坡獎”的“大師獎”。他的作品幾乎部部暢銷并且大多被改編為影視劇,最有名的莫過于《肖申克的救贖》。他所得稿酬之豐,多大數億萬。
在一九七三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魔女嘉莉》以前,他的生活之艱辛,是如今的我們并不了解的。
在《寫作這回事》這本書中前半部是回憶錄,后半部是這位暢銷作家的寫作小說課。
在回憶錄的部分里,斯蒂芬金通過幽默、生動、自嘲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一個暢銷書作家不為人知的一面。單親家庭,兒時因貧困而光怪陸離的生活,從小就喜歡閱讀的他,在上一年級前讀了六噸多重的連環畫書,在閱讀中發現了自己的興趣與天賦,于是開始嘗試自己寫故事,起初的創作來源于模仿,在母親的支持與鼓勵下開始正真大膽的自我創作,雖然作品比較稚嫩,卻是一個作家就此開始了創作的道路。
斯蒂芬金的第一個原創故事《歡樂禮券》遭遇了退稿,當時的他大概11歲左右,他將退稿條釘在墻上,并未氣餒而是樂觀面對,直到后來墻上的釘子承受不了更多退稿信的重量后他就換個大釘子,繼續寫。
在11歲時他開始迷上了看電影,電影院離他家22公里遠,在1958年到1966年他拿到駕照為止,幾乎每個周末都會搭便車去看電影,有時候沒有車愿意帶他的話,他會走上還幾公里,不到深夜回不了家。
在我看來斯蒂芬金的興趣愛好與其說是寫作不如說是故事,他迷戀的不僅僅是故事而是恐怖、驚悚類的故事,在他五六歲時便問過他母親有沒有見過死人,正因如此,他才會想到將看過的電影改編成小說,并且他也這么做了,然而換來的是老師的訓斥“你為什么要浪費自己的天賦,浪費時間來寫這些垃圾呢”這件事對他的影響很大。在他的一生中都在掙扎通俗小說還是嚴肅小說。
在回憶錄的部分,最讓我感動的是斯蒂芬金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不論生活多么不易,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他從來都沒有放棄寫作,哪怕沒有人愿意發表他的作品,哪怕他只能在洗衣店的洗衣板上寫作,或者連洗衣板都沒有只能在膝蓋上寫,他也從沒放棄。在很多年后有記者采訪他,問他為什么寫作,他說他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錢,現在我相信,的確如此。正如他后來自己寫到的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某件事上天賦異稟,你就會主動去做不論是什么事,直到你手指流血,眼睛都要從腦袋里掉出來為止,即便沒有人讀你寫的東西或看你表演,而你作為創作者卻能樂在其中,甚至是狂喜。
斯蒂芬金說“如果你想成為作家,有兩件事必須首先得做到:多讀,多寫。據我所知別無捷徑,繞不開這兩樣。”他自己每年要看七八十本書,多半是小說。他說每一本書都有教益,并且不好的書有時候比好書教益更多。閱讀在一個作家的生活里就是他的創作核心,他走到哪里都會帶一本書,但凡有時間都會抽空讀上幾頁。
斯蒂芬金從來不相信世上有點子倉庫、故事中心、暢銷書埋藏島。好故事的點子真的來自無有鄉,憑空朝你飛來,兩個原本不相干的主意碰到一起,便會產生新的東西,重要的是在在點子飛來時你得能接住。
在寫作這條路上斯蒂芬金從來不給自己放假,包括圣誕節,國慶節還有他的生日,他的寫作時間非常規律。
寫好的稿子先放一段時間,最好是六周,這樣你再修改時或許能發現一卡車的漏洞。
最后斯蒂芬金在續篇中寫道,關門寫作,開門改稿,在寫作的時候,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事,你只需要將你自己與世隔絕開,認真的寫,直到寫完,改完漏洞后,將稿子一式六份或再多點,拿給你的親人、好友看,讓他們給你提意見。
1999年斯蒂芬金遇到車禍,險些喪命,在經過六七次手術后他又開始了寫作。
這本書《寫作這回事》并不厚,卻意義非凡,如果你想寫作,想成為一名作家,甚至想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看看此書,絕對能帶給你想象不到的樂趣與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