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熟悉“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
也有哲人說:人無志,世間無可做之事
那么,到底什么是“立志”呢?
在陽明先生看來,立志說到底就是“致良知”。良知,我們生來具足。那么,什么是“良知”呢?
這里,我們不去拿孔孟等圣人的原話來說良知,因為古文解釋古文,越說越糊涂。
良知,就是“水”。
晶瑩剔透的露水里充滿水性
涓涓小溪的河水里充滿水性
滾滾江海的波濤里充滿水性
驚濤駭浪的洪水里充滿水性
烏云密布的遮蔽里充滿水性
白云朵朵的漂浮里充滿水性
。。。。。。
良知,就是“鐘呂”
寂然不動時亦是“驚天動地”
震耳發聵處亦是“寞天寂地”
。。。。。。。
外在的表現是我們能看到、聽到的,而其內在的水性、聲響是我們感覺不到的。
而,人的良知也是如此微妙。
喜怒哀樂愛惡欲,都是良知的發動之表現。
去人欲、存天理。說的就是,格除私欲、恢復本心。本心,就是良知。致良知,就是找回我們本有的本心。意念一發,則自己便知其善惡。絕不允許任何自私自利的念頭而生,并非是做了壞事才叫壞,而是一念之起即是壞。這才叫“知行合一”。
立志,說到底就是“不斷去除私欲、斷除我我執、廓然大公”的時時刻刻而不是一個目標,如此,不斷體驗、不斷踐行,心中自然浩氣凜然、做人堂堂正正。
為人、為事、為學、為官、。。。。。。。不可不察。知之真切必是行、行之篤實必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