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明明嘴上喊著不要不要,行動卻一直向著那個方向狂奔而去。
比如嘴上喊著我要讀書,我要努力。一周以后還是玩游戲和刷微博中把時間混過去了。
比如嘴上喊著我要奮斗我要成功。幾年之后依然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除了年歲漸漲胡子拉碴,其實一事無成。
你們以為我會說怎么努力怎么奮斗嗎?
不是,接下來要公布一個真相,這個真相幾乎貫穿了所有人的生命,它是一個真理。
你所有的生活,都是你想出來的。
哦,說想出來的其實也不對,是你做出來的。
你可能會一臉懵逼看著我:“大叔,你吃錯藥了吧,我明明不是這么想的??!”
唉,其實你就是這么想的。
我經常說,當你覺得這件事是不是你自己想做的時候,你就看看你做這件事的時候投入不投入。
要看看投入不投入,直接看小孩子就好了。
小孩子是世界上最投入的一群人,他們玩的時候很投入,鬧的時候很投入,只要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時候,都非常非常投入。
但是一旦是大人逼著做的,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其抗拒的狀態。
喜歡就投入,不喜歡就抗拒。
小孩子的純粹就在于此。
但是我們不是小孩子,我們是大人,大人和小孩子有什么不同呢?
大人經過社會的摸爬滾打,滿腦子都是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不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這些“應該”構成了大人腦子里思考的基礎,也就是你的驅動核心大多是在這些“應該”之上。
不信?你試試把你的那些夢想加上應該,看看怎么樣。
我要成功。
我應該要成功。
我要娶個漂亮妹子。
我應該娶個漂亮妹子。
我要月薪過萬。
我應該要月薪過萬。
我要做人上人。
我應該要做人上人。
看看,是不是非常通順,非常符合你的思維邏輯,看上去還非常的有自我催眠的氣息。
和催眠相比,這只是像催眠。
這并不是催眠。
這些話共同的悲哀之處就在于,無論你重復了多少次,逼著自己相信了多少次。你意識上多么深刻地相信這些,都沒什么用。
我們從來都不明白,這些應該要做的事情,其實和我們的人生并沒有太大的關系。
樹木和大地的關系,只決定于它根系的發達程度。至于長得好不好看,和樹有什么關系?
湖水是否清澈美麗,在于活水進出,而不是養幾尾觀賞魚,弄點水草就會清澈見底。
人也是一樣。
我們是不是想要這樣的生活,這和我們說什么做什么一點關系都沒有。唯一能夠決定我們是否想要的,是我們的那顆心,那顆看上去好像不如大腦一般結構復雜能力多樣。但卻一直在兢兢業業,跳動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那顆心。
發心。
這是古人常見的說法,任何的想法和動機,只有從心而出才有橫掃一切的力量。
我們想要的生活,大可以向這顆心去請求。
你看,你刷微博的時候非常快樂,你的心就覺得原來你要的生活就是刷微博的生活?。∧呛?,給你!
你奮斗前行的時候愁眉苦臉,碌碌無為的時候卻神采奕奕,你的心當然會覺得碌碌無為就是你的追求。給你給你,都給你!
我觀察過身邊的大多數人,他們在工作和學習的時候,常常是一副苦大仇深刻板嚴肅的模樣,玩樂的時候卻神采奕奕精力無限。
你的心是無法欺騙的,你愿意待在讓你舒服讓你留戀的環境里,你的心就會創造這樣的環境讓你一直舒服一直留戀。
然后你就會發現,半年前決定要掃平的英語書到現在為止只草草看了幾頁。
年初定下的減肥計劃,身材卻一點都沒有變化。
至于列下的目標提綱,除了寥寥幾樣,空白一片。
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在自己的要求下,一步步變成現在的樣子的。
假如我們樂于奮斗,喜迎挑戰,心一定會將這樣的生活創造出來供我們享用。
假若我們積極拼搏,樂享閱讀,心也一定會把山一樣高的書和人流一樣密集的考驗一一擺放在我們的面前。
當我們不再用嘴說出我們的愿望。
當我們不再用大腦來想象我們的前程。
當我們不再靠應該活在這個世界上。
我們的心將會和我們合二為一,它會給我們力量,它會給我們指引方向,它會告訴我們哪些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我們的生活,才會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模樣。
這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