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在小的時候都會有做事情拖拖拉拉、丟三落四的小毛病,但是父母對我們的要求比較高且看待地也特別重,因此都應該親身體會過父母經常在耳邊催促嘮叨的經歷。雖然父母經常催促的初心是想讓我們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鞭促下解決掉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但是他們沒有深刻考慮到長期這樣做對孩子的內心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打擊。那么為什么父母越催促孩子反感心理越嚴重?
1、孩子本身就愛玩,專注力不夠
我們都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是比較重的,自制力就會比較差。他們在沉浸一件事情同時還會受到其他旁邊事物的干擾,因而就會很容易導致專注力不夠,專注力不夠做事情的效率就會變得很低,同時學習成就也會受到影響。
2、經常催促使得孩子產生抵觸情緒
當孩子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去寫作業或者不吃飯的時候,很容易受到身邊事情的影響,父母經常催促孩子能夠讓孩子產生煩躁的情緒,同時還會變得焦慮躁動,對父母產生抵觸心理,甚至出現叛逆心理,父母怎么叫他們就會不聽,更加不想去照他們說的做。
父母應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1、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
當孩子一直喜歡沒有寫完作業就玩,做任何事情都會特別慢的時候,父母就會對孩子進行各種催促,但是卻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因此,父母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找到孩子一直拖拉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掉問題。
2、父母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自己要有時間觀念
孩子在小的時候,學習和模仿能力很強,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做一個良好的榜樣。父母要在注意自己的時間觀念,讓自己的行為在生活中的細枝末節中得到改善,在耳濡目染當中讓孩子能夠學會對自己主動改變。
3、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一般都是喜歡玩的,對時間的規劃程度很低,沒有很多時間概念,就會很容易在一件事情上變得很拖拉,因此要在平時培養孩子自己的時間觀念。
孩子在沉浸于自己最喜歡的事情的時候,父母可以不要一味地去催促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鍛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同時父母還要有充足的耐心,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適應和調整,這樣孩子才能夠慢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