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北京的雨,故鄉的柔
只過了一個夜,雨便到來,這雨不同人,打不來招呼,不管你是否愿意,它是自顧自的下。北京的雨到來是沒有任何征兆的,借著風就落了地,甚是歡快。
我聽見雨聲的時候,已是清晨,只聽得淋淋漓漓,帶著節奏,像奏一場唱雨的曲。我透過窗,看向窗外,幾棵烏槐的葉子青幽,濕漉漉的甚是干凈,不時還滴下水珠,裹著清香旋入泥土。
玻璃窗本是明亮,經過雨的侵入,底部已沾染濺起的泥土。雨是橫著線掃來,全部聚在窗上,連在一起的時候,約定著劃落。晶瑩的水珠璀璨了只是一刻,便再也尋不見。
雨聲有律,雨點大小可沒律。在北京,行人無論是否下雨,總帶著傘具。雨的脾氣難以摸透,也不知何時而來。天空變臉快,太陽下面也能下出雨來。我卻不愛帶傘,一是感覺繁瑣,二是淋雨對于我來說,是件好事。淋一場雨,管它霧霾與否,總能凈化我的身體和內心。
對于晴天,我更喜雨天,坐在窗臺前的書桌上,看書寫字,人生快哉。雨天吟茶也有趣味,挑些龍井、鐵觀音先浸一趟水,這陣喚作滌塵,取茶再入水泡,只蓋些時候,這一悶,倒悶些滋味。待飲時,清香撲鼻,帶著薄煙彌漫了整個屋內。曾有友人用竹上雨水泡茶,那味道更妙。不過,我住處無竹,這個想法只好作罷。
北京的雨雖然來的好,卻不如故鄉的柔。故鄉的雨,我能摸透它的性子。來雨前必陰天一陣或帶著狂風。陰天的時候,人們不必躁,在外的只找個人家的屋檐便可以避雨,在家的收了晾曬的衣服,也是個好。狂風起時天沙黃,不過雨來的時候,就慢慢變得柔起來,敲一陣雨,涼一絲心。
晴天,人閑不住,活是一堆等著忙。到了雨天,一家人便可以閑下來,說著話,嗑著瓜子順帶著聽雨。父親雨天最愛睡覺,屋內陰沉,溫度也涼爽,這便是雨天睡覺的好處。母親卻不同,早飯未完,幾個鄰居便進了家門,將傘立在門沿,頭發上還拋著水光。母親準備好茶水零食,四個人便搓起麻將,周圍還圍起一堵人墻,嘮著家常。
我在雨天就上了樓,攤開書看一陣。《本草綱目》也寫雨水,“地氣升為云,天氣降為雨,故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這就有些意思。立春雨水可治無孕、梅雨水可治瘡疥(疥蟲感染的皮膚病)、液雨水可殺百蟲。這類用藥當是煎服,不過,取了雨,我也飲不下。
我不知怎的,雨天寫字最有靈感,我愛寫景,世間萬物皆是景,寫之不盡,從沒有文筆枯竭之說。雨是天靈,那景就是文筆之魂,寫實寫意,情景交融。
故鄉的雨,帶著我的心才就落下。約上友人在雨中散步,亭閣玉廊,曠世之風。我喜歡雨,雨中蘊含了太多情感,是風?是云?還是天空?不,都不是,雨是我的等待,是我的期盼。
我在北京看雨,故鄉的雨卻是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