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面試時、演講時、甚至溝通時都會產生的一種正常的精神狀態。無論是久經舞臺的經驗人士還是內向拘束人士,在不熟悉的場景多多少少都會存在緊張狀態。
緊張有兩種情況:
1、對事情本身緊張:
不會演講、恐懼人群等原因造成對事情本身存在一定緊張狀態。
2、對深知自己緊張而緊張:
深知自己對事情本身產生了緊張,而又深知自己產生了緊張怕無法表現好,產生了恐懼心理
正因為緊張是一種正常的精神狀態,所以我們不是要去消除它,可是接受它并做一定的控制,最終達到的目的是演講/講話的順利進行。
針對于緊張的兩種情況,媛媛分別提供對應的方法:
1、對事情本身緊張——做好充足的準備來提高表現的穩定性
1)對于演講稿和演講表現,進行充足的彩排準備:
a.自我彩排時發現邏輯斷層處,修改
b.自我彩排時發現其實塌陷處,調整
2)列出演講框架,由點到面延伸,方便自己記憶也方便受眾理解
3)教師試驗:不斷練習不斷自我彩排,直到習慣此演講場景,直到真正演講前最后一分鐘
4)可以添加背景音樂(如果條件允許),快速引導自己情緒帶入演講
2、對深知自己緊張而緊張——調整思維方式,對于演講后的評價選擇性脫敏
1)建立自尊自信系統:認識自己,對自己認可
2)降低本此講話自認為的重要性:講話機會不止一次,放大考慮,此次講話只是練習
3)嘗試了解受眾,信任受眾,但對于受眾的評價選擇性脫敏,降低對于受眾的評價期待:明確做到說話的真實性,而正確性受眾不同,理解不同,允許受眾批評,接受會有此現象。不期待評價的或高或低,得到受眾尊重即可
4)理性思考,放寬自己:允許在他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允許自己會發生失誤,允許他人對自己失望。
很多時候,緊張源于對于差評的恐懼,太在意他人的評價而非注重內容本身,這樣本末倒置的思考方式的結果可知。
好的說話時不是越小心翼翼越好,而是做好充分準備(內容充分+差評脫敏心態)后侃侃而談。
說話的藝術,邊準備邊實踐邊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