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參加工作到步入中年,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買一份實惠又實用的保險,能規避風險、保障未來,讓自己和家人都能多一分安心、多一份保障。
但是,目前國內的保險市場魚龍混雜,坑太多,加上保險本身就是復雜的金融產品,假如沒有正確的引導,消費者很容易被誘導,購買一些性價比很低、不適合自己的產品,尤其是保費高昂的理財型保險,等回過神來想退保又已經過了猶豫期,要損失一大筆退保金,那真是吃了啞巴虧了。
保險保險,其本質是保障風險。現在交一筆保費,不再為未來的死亡/重疾/意外/醫療費...帶來的經濟損失而發愁,保險的本質就這么簡單。然而,現在太多的保險產品被包裹上了“理財”的外衣,導致“高保費、低保額”的保單大行其道。
舉個簡單的例子:
本來一年300元保費就能得到10萬元保額,但許多保險產品的套路是:同樣的保額讓您交1萬塊保費,一年內沒出險再返還,美其名曰“兩全保險,雙重保障”。
精算師一看就明白:這不就是3%年利率的儲蓄產品嘛!所謂的“返本”,不過是保險公司拿您交的保費去投資,用利息支付保障費用。也就是說:您交的保費里只有3%是用于保障,97%被用于投資理財!
于是,變“保障型”為“理財型”,本來是為了保障風險,現在卻成了儲蓄投資,這就將保險產品做成了理財產品,偏離了保險的本質!
那么哪些保險產品性價比高?
是您最需要的保險產品呢?
作為一名從業十余年的精算師,徐老師能給您答案。請持續關注我的公眾號“理財精算盤“即可。
精算師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聽上去好神秘的樣子。簡單說一下:
? Pricing - 定價
保險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對大部分風險都有成熟的定價模式。精算師能夠用其所學,設計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并將產品所要保障的風險量化,利用精算模型確定合適的價格。
? Valuation - 評估
保險公司內部的評估也是精算師的一大絕活,包括準備金評估、利潤預測、經驗率分析、資產負債匹配、償付能力管理……等等等等。這里就不展開了。
有了十多年的工作經驗,徐老師非常熟悉保險產品的定價模式,了解產品的設計流程。所以,對于市面上的保險產品,徐老師能快速分析其優劣,判斷適不適合消費者、適合怎樣的消費者。
保險產品本就是精算師設計出來的,哪些產品好、哪些產品坑,在精算師眼里自然是一目了然了。
要是連這點功力都沒有,精算師的高薪可就白拿了不是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