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 New Yorker 上面看到了一篇討論為什么韓國人熱衷整容的?文章,因為之前在紐約見過很多韓國人,對這個群體比較熟悉也比較有興趣,就迫不及待的把那篇文章看完了。文章確實寫的挺好的,講一個記者到韓國的各大醫院去采訪,看完對這個現象更理解了不少。
文章里面大概提到了三個原因,昨天那篇文章大概講了三個韓國人熱衷整容的原因。第一個是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韓國受西方影響厲害,所以覺得歐美人挺拔的鼻子,有棱角的臉型,大眼睛,五官特別立體的樣子才是好看的,但是他們天生就不這樣,所以只有靠整容來達到好看的效果 。第二個可以算是文化原因,韓國深受孔子儒家影響,認為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勝過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所以特別在意要和別人一樣或者遵循社會的潛在審美規則。整個社會比較固定在覺得歐美人的樣子是好看的審美的狀態,人們都想成為那樣,不是為了突出自己漂亮,而是為了不讓自己顯得不一樣。最后一個原因是韓國人覺得人是可以被改造的。在韓國,一個小孩如果愛踢球,但是父母認為他應該去學音樂,那么他就應該去學音樂,并且父母也認為只要他努力,他一定能夠學校音樂。但是反觀歐美,父母多半會讓小孩就去學踢球。看似是尊重小孩的選擇,實則認為人的潛能是有限的,應該遵循這個潛能,而不是去挑戰它。
其實看那篇文章的時候,想到當時在泰國旅游,不明白一個篤信佛教的國家為什么會有變性人這樣的風俗和潮流,但是看了一些資料,再結合當地人的生活模式突然有點明白了,很多事情之所以會發生是一定有足夠多合理的原因,就像國外人看不懂中國人為什么那么愛炫富,看不懂為什么中國人一定要勸別人喝酒,但是我們身在其中卻覺得無比自然一樣。
傳媒和語言讓信息傳播變的廣泛和空洞,一個事情最后被口口相傳的版本經常已經脫離它的實質很遠了。所謂辭不達意啊,本來都不達意了,人們還只愛去關注駭人聽聞的一些標題,再憑著自己的經驗給一個陌生的事件貼標簽,好像這樣世界就被解釋清楚了一樣。這樣比較省事,因為每天心里懷揣著憂慮的事情已經夠多了,不想再停下腳步思考人生和世界。所以,人們也越來越習慣這樣信息傳播模式。
我想這個也算是我一直對傳媒不怎么感冒的原因所在。實際上,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傳媒,但是我卻一直不敢涉足。大概就是覺得自己還沒有聰明和有能力到能夠把一件事情毫無偏見但是又有立場的對一無所知的大眾解釋清楚。如果有一天,能夠做到這一點,我一定會努力好好的寫文章,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