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到今天,我知識付費已經快4年了。我最先加入的是L先生的智識營,然后加入了第一個付費團隊——007行動。
零零碎碎加入了很多很多的付費社群和團隊,第一個發現是每個付費社群都有自己的運營特色和模式,它們與在社群里的人的活躍程度和好惡取向構成了這個社群的生態模式。
在這幾年的付費生涯中,我完成了思想的一系列改變,從單純只想為知識付費,到想靠知識付費賺錢,到現在想自己做個產品出來。
沒錯,我是個愛學習的人。剛開始,我只為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付費,后來開始有目的的付費,我是名幼師,幼師的工資你們也知道,不高,所以,我能走到今天這個知識付費的程度也不容易。
話不多說,接下來說一下我的收獲。
1.知識付費不等于得到知識
在知識付費的過程中,我漸漸習得了一個知識付費的人的一個陋習,就是喜歡買課時的快感,于是囤積了不少的課程,但是卻又沒有去學習。
于是,看著購買歷史輝煌,好像學到了不少東西,其實真實情況只有自己知道。有些課程還是具有時效性的,我白白付出了很多的錢,卻沒去學。浪費了。
所以,我給大家的第一個忠告就是:不要看到感興趣的課就買,要考慮自己有沒有時間學,先學完一門課,再開啟下一門課,課不會跑,你囤積了反而就會落灰。
2.篩選課程和老師的能力
其實在知識付費的路上,也曾經踩過幾次坑,也被割過韭菜,更甚至還有一次差點被騙了。
所以,現在我知識付費都很少很少了,一是因為囤積的課太多,很多課大同小異,二是因為我需要時間消化這些課,三是因為我有了篩選課程和老師的能力。
一門課,不要看他海報多精美,老師的背書多么輝煌,你單單只用加上他,看他們的每日朋友圈發些什么,能堅持一年都是同一門課的,并且每日朋友圈發的價值觀你還比較認可的,就可以私聊他,問問課程的詳細情況了。
3.自媒體是條摸索的路
知識付費久了,除了少數人不想做自媒體,我想大部分人都想躬身入局了。那么,我有建議可以給到你們:不一定非要成為專家才能開始,開始邊做邊想。
這不是不負責任,其實用戶買你的課,買的是什么?買的是知識和情緒價值、陪伴價值,買的是你未來的可成長性!記住這一點,只要你在不斷成長,就不怕他們覺得虧。
小紅書的養成系博主不就是如此嗎?
自媒體的路,要有人引領,但最關鍵的是自己也要主動去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猶在動手操作之前。
我們慣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戰術就好比動手,戰略就好比動腦。有些人你看著忙得熱火朝天,其實啥也沒得到,有些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為啥?因為他們先動腦了,去仔細觀察了,去仔細思考了。
請記住:自媒體是條摸索的路,一定要動腦思考,動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