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的情節是簡單的,絕大部分的篇幅在寫主人公的這一段路。有人在這段路上看到信念,哪怕僅僅穿著一雙普通的帆布鞋,只是一個退休的老人,橫穿整個英格蘭也是有可能的;有人在這段路上看到偉大,從一個普通的老人變成受追捧的英雄人物,很多人為主人公的執著追求所感動,發自內心地去支持這件看起來并不可能的事情;也有人在這段路上看到“商機”,在后半段路上許多人為了賺取名聲而加入,更有甚者借助其名望進行商業變現,當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著實是心情沉重。而等到讀完全書,我最深的感觸竟是孤獨,深入骨髓的孤獨。
一個人活在這世上,是需要與許多人許多事物建立連接的。于是主人公哈羅德有妻子,有老友,有鄰居,曾經有孩子,在路途中受到了許許多多人的幫助和支持。但一個人終歸是孤獨的,妻子并不理解自己,雖然住在同一棟房子里卻幾乎沒有交流;老朋友幫自己頂了罪,最后卻依然只能默默離開;鄰居熱情,卻依然沒能讓主人公情愿停下來;孩子如此聰明卻早早選擇自殺,先前的遠遠觀望不敢靠近就成了永遠無法縮短的距離;而在路上遇見的好心人們也只能提供一時的溫暖,也總有一天要一個人收拾行囊再次上路。
所以哈羅德一路上都是孤獨的,陪伴他的是土地和回憶。云朵、天空、雨滴;山影、丘陵、曠野;道路、農田、村舍;野花、灌木、森林,英格蘭的土地包容著這位旅者,他也發現了更多以往幾乎從來不會去注意的事情。同樣的,在這一路上,哈羅德幾乎回顧了他的一生:和莫琳甜蜜的相識,溫馨的初期家庭生活,笨拙而不知所措地和孩子相處,面對孩子溺水時的那一瞬猶豫,逐漸沉重的家庭氣氛,和奎妮小心翼翼的友情,孩子猝不及防的死亡,憤怒地發泄,奎妮的頂罪,消沉,沉默。
沒有誰可以一直歡笑,更沒有誰可以長久地陪伴。哈羅德在離開家,一直向外走著,卻也是一段向內心深處回顧的路途啊。
在這路上,他只有一個人。
某種程度上來說,作者最后還是留了一點期待的,莫琳來接哈羅德回家了,當他們回想起年輕的事情還是會止不住地大笑,就像苦澀的生活外面,最后還是包裹上了一層薄薄的糖衣。
看得人沉重。
萬萬千千的我們,也都在走著自己的那一條路,起起伏伏酸甜苦辣,這顆孤獨的糖,味道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