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期《四大名助》的節目里,分別上來兩個二十歲的女孩。她們上臺求助,“投訴”媽媽給自己帶來的煩惱。有趣的是,這兩位媽媽,正好是兩個反差。
01
第一對母女。
女兒是正在上大四的學生,媽媽是家庭主婦,爸爸長年在外地工作,一年只回家一兩次。
女兒的煩惱是媽媽總是以作朋友的名義,讓她事無巨細都向媽媽匯報,而且,媽媽對她的管制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比如,女兒臥室的門不許關,女兒的微信要給媽媽看,女兒的同學們的情況要向媽媽匯報,女兒的朋友要由媽媽挑。
最近,女兒交了一個男朋友,媽媽的管制系統也隨之升級了。
首先,媽媽不認為這是男朋友,只是“男同學”。然后,女兒和“男同學”去外面吃飯要和媽媽視頻;女兒和“男同學”手牽手坐在床上看視頻,媽媽要搬張小板凳坐在對面。
媽媽解釋說這么做是因為女兒太單純,所以才要嚴加看管。而且媽媽還認為自己的管制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因為女兒沒有交過男朋友,現在交的只是“男同學”,而且女兒和男生的最親密行為就是手牽手,也只去過“男同學”家一次,對方父母也在家。
主持人們覺得太難以置信了,就“逼問”女兒,結果女兒很誠實,承認自己其實在大一時就談過男朋友,而且去過現在的男朋友家很多次,且家里沒別人,自己和男朋友的關系也有接吻等親密行為。
這一坦白嚇傻媽媽,但是仍然不停地說著自己的口頭禪“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大家已經看出來了,這位“絕對不可能”媽媽才是最單純的人,她只相信她愿意相信的東西,活在她自己YY出來的小世界里,而且,在她的這個小世界里,只有管女兒這一件人生大事,再無其他。
當主持人調侃問她怎么不管老公,難道不擔心老公外面有情況嗎?媽媽再次肯定地說“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老公的錢歸她管,而且工地沒有女的。這樣的“純真”理由再次笑趴眾人。
很顯然,在她的認知里,只要老公給錢她管,夫妻關系就不存在問題,至于感情如何,她不看重;在工地工作的都是男人誠然不假,她卻想不到工地以外也有認識女人的機會;她以為她在利用女兒的“單純”,讓女兒告訴自己任何事,卻想不到女兒告訴她的不一定是事實。
這是一個典型的依附型人格,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女兒的身上,既不經營自己,也不經營和丈夫的感情,只要牢牢控制住女兒的生活就好。
02
第二對母女。
女兒“投訴”自己的媽媽長得太年輕漂亮,和媽媽出門總是被當作閨蜜。
而這位媽媽的年紀和第一位媽媽相當,都是四十多歲,但是目測只有三十歲,且妝容精致,打扮時尚,是個養眼的美女。
問這位美魔女媽媽為什么可以保養得這么好?原來她本身就是追求完美的性格 ,每天還煮養生粥喝,平時還跳鋼管舞,出個門也一定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的。
女兒呢,因為有這樣年輕漂亮的媽媽很自豪,小時候最喜歡媽媽去開家長會。受媽媽的影響,本來長得丑的女兒,現在也出落得亭亭玉立了,每天也喝養生粥,也學鋼管舞,會打扮好自己。
這樣看上去像兩姐妹的母女,平時也真的像朋友一樣。甚至有時候女兒更像當媽的,擔心媽媽太漂亮,要“管”一下媽媽。
同樣是作媽媽的,這位美魔女可一點沒耽誤自己,沒有忘記自己這個“我”,在養女兒的同時也照料好自己的美貌和身材,該做什么做什么,還是照舊自己的追求和生活。
03
這兩位女性,一個活成了臨風的玉樹,成為女兒羨慕驕傲的榜樣,一個生生把自己活成了藤蔓,纏住女兒的手腳讓她邁不開步。
這倆人并排坐在觀眾席上,看上去完全就是兩代人,也是兩類人。
一類人,他的注意力全在別人身上。這個“別人”可以是孩子,可以是丈夫或老婆,可以是男朋友或女朋友。這類人把生活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別人身上,別人就是他們人生希望的全部來源,是他們安全感的全部,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他們忽略自己,甚至沒有“我”的概念。一天忙忙叨叨的生活都是圍著別人轉。他們旁邊的“別人”,總是感到壓力很大,有想逃離的沖動。
另一類人,他在關心身邊“別人”的同時,也分出了注意力在自己身上。不管自己什么狀態什么年齡,他都仍舊對自己有所要求,力求自己更好。由于這類人沒有把“寶”全部壓在別人身上,別人反而能成長得更好,心態更健康,并回過頭來被這類人所吸引,也想成為這類人。
這兩種類別的人,在養育孩子方面,自然也會形成兩種不同的風格:一個是“管”,一個是“影響”。
管教,管制,管束,總是要耗盡管人的人的精力,也會引起被管人的逆反,最后還不一定取得理想的結果。
而影響,則不是靠語言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的潛移默化。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但是其結果卻是終身的。
韓國首席媽媽全惠星,因為養育出了6個兒女全部成為耶魯哈佛的博士而享育全球。他們的孩子為什么都是“學霸”?難道是因為全惠星成天在孩子面前耳提面命地管教他們學習?套用第一位媽媽那句話,“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全惠星和丈夫都是愛學習的人,兩人各有一張書桌,一有空閑,或忙完家務,兩人就坐在各自的書桌前學習。他們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父母努力學習的樣子,自然而然地就將學習當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全惠星說:“比起說‘你學習吧’,更有用的是說‘我們學習吧’” 所以在他們家,六個兒女加上夫妻兩人,每人一張書桌,學習的氛圍非常濃厚,根本不用強求孩子學習,孩子只要看到書桌和正在學習的家人,就覺得學習只是很正常的日常生活而已。
如果換作是一個整天打麻將的媽媽,然后老是叫小孩去學習,那小孩心里會怎樣想?會信服這樣的家長嗎?你自己就沒個上進學習的樣,還老要求我?
曾經見過有這樣一個媽媽,在人們都在馬路邊等綠燈的時候,她帶著一個比較小的孩子闖紅燈。你說她以后再教育她小孩過馬路要看紅綠燈,小孩能聽嗎?而且受媽媽的影響,這孩子以后不僅闖紅燈碰到危險的概率很大,也有可能漠視其他社會規則。
由此可見,孩子不是管出來的,而是影響出來的。你想讓他什么樣,你自己就先做到,孩子自然會學你的樣子。
04
有了孩子,不代表你自己的人生就可以停止向前奔跑了,也不代表你就可以一屁股坐在地上讓孩子代替你奔跑。你還要以健將的姿態,引領著孩子在人生馬拉松上一起平頭前進。
所以,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吧,多愛自己一點,努力地做好自己,繼續充實自己,成為影響孩子的好榜樣。
就像全惠星談到如何成為好父母時所說,“僅僅有能力養育孩子,卻沒有能力引導孩子的父母,并不是合格和優秀的父母。父母自己一定要有目標意識,即使為人父母了,也要繼續努力。父母的人生應該是完整的,不能被孩子所隔斷。做到這點,反而會比無條件犧牲更難。但是,這才是真正愛孩子、也愛自己的父母要選擇的路。”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可聞桃杏香(kewent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