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一直以為家人都能通過觀察我的行為,知道我想要什么。
小學五年級那陣,每個禮拜一中午放學去我姥姥家。那陣電視上演《笑傲江湖》,我就每天看,到了她家也不例外。可是有那么一回,她可能上午看了會電視,我一去就關了。當時我“哇”就哭了。別人問我怎么回事,我說:“我要看《笑傲江湖》,我每次來你們家都看《笑傲江湖》!”
長大以后,我開始關心他們了。
工作之后,我每次回家前都會問家里要什么特產。雖然他們常說不要,但是像巴旦木、烏梅、葡萄干什么的,我都帶過。結果一年之后,我媽突然問我:“你們那兒有賣馕的嗎?”
“有啊。”
“那下次回來給我們買點唄,姥姥說前年你姨夫從你們那拿回來的馕挺好吃的。”
“……好吧。”
其實我覺得那東西不咋好吃,壓根沒向家里打聽。
于是我一看:我家人都挺像,不愛主動表達自己的要求。另外幸虧我小時候那次直接哭出來了,這也算是一種表達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