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和好友一家相約去大瀑布的海洋公園玩,無比盡興地一直玩到晚上7:30公園關門。晚餐后返程的時候已經八點半,到家至少也要晚上十點半了。
豆苗關心的問題來了:1. 怎么讀詩?2. 寫作什么時間寫?
當下的環境很喧鬧,加上朋友在場,不適合讀詩。那到家再讀吧。
和國內有13個小時時差,可以把寫作放在晚上到家或者第二天早上完成。但到家已經很晚,第二天一早要去camp,無法保證有寫作時間。那就現在在車上寫吧。
于是,在返程的路上,豆苗開始拿著手機寫作。半個小時過去,她困的直揉眼睛,卻沒有寫出幾個字,著急的淚眼汪汪。
已經連續堅持了62天,豆苗很期盼著自己能全勤到終點,也希望每一天都寫出自己的水準。但當時她太累太困了,再去追求完美難度很大。先解決從無到有,保證全勤的基本目標吧。如果完成后還有精力,再去優化細節。我向豆苗建議。
經過幾番思想斗爭豆苗終于決定先寫出一個框架,完成當天的寫作打卡。投稿完畢就在安全座椅上歪頭秒睡了。
到家的時候已經深夜,豆苗已經處于熟睡狀態。雖然她讓到家后叫她起來讀詩,但我不忍心,直接把她扛到床上繼續睡了。
一覺醒來已是國內的晚上八點。豆苗有點不好意思,例行的讀詩都在國內的早上發送,現在已經錯過了,還要讀嗎?
讀。遇到問題就去解決,遲到的完成也是完成,遠比缺席好,誠懇地給出道歉和解釋,最起碼完成了對自己的契約。
豆苗一下子釋然了,睡眼惺忪地讀了詩歌,把自己喚醒后滿心歡喜地去camp耍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