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苗放學回家后的路上碰到了她的好朋友,兩個孩子相約晚飯后一起在小區的playground玩兒。
按照日常習慣,豆苗到家后先彈了琴,因為和好友有約希望盡快開玩兒,今天的琴聲急促旋律濃縮,彈完之后又在我盛情邀約下快速讀了一首泰戈爾的流螢集,就匆忙跑出去找她的好朋友去了。
豆苗出去時大約是晚上6點半,中間拿東西回來過兩次,留下一句“你們先吃不用等我”就又無影無蹤了。將近9點天色微黑時豆苗終于玩回來了,狼吞虎咽吃完晚飯便打算要繼續玩魔術墻貼,對計劃內的寫作和中文閱讀選擇性的失憶了。
這時候我看不下去了,開啟了碎碎念模式。在我念叨的時候豆苗沉默不語,就那么沒表情的聽著,眼神有些緊張也有些失落。
這時我突然停了下來,此時的豆苗像極了小時候的自己。我小時候也是每天玩到天黑才回家,夜深人靜全家都在看電視和聊天時,我含著眼淚去寫作業。雖然這都是曲終人散后應該完成的,但小時候特別想媽媽除了念叨,能能給一個愛的擁抱。
我們都是貪玩的孩子,也都是非常認真的孩子,面對眼前的誘惑和自己立下的雄心壯志非常糾結。愛玩就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因為孩子愛玩就去否定她的努力和認真。做為家長需要做的,不是擔心和急躁,而是理解和正向引導。
我停止了嘮叨,給豆苗一個緊緊的擁抱,笑著說你和媽媽還真是親生母女呢,咱倆小時候的習慣幾乎一模一樣。本來稍有點緊張的豆苗聽到我說這句話也突然放松笑了起來,感覺像找到了知音和同類。
這個發現讓豆苗我倆變得更親近,我倆之間頓時有了惺惺相惜的默契和懂,晚上的夜話也變成了兩個貪玩又好強孩子的知心密語。
因為懂,不需要我上任何大道理,豆苗就主動調整了她的小目標規劃和時間管理。麻利兒的讀完了一課中文,一氣呵成了今日寫作,快速完成了洗漱,開心的鋪好了床鋪,鉆進被窩露出小腦袋等我一起溫馨夜話。
豆苗:媽媽你知道嗎?其實我們這個性格有缺點也有優點。缺點就是我們總是想先玩再干事情,優點就是我們再貪玩都能記得該做的事情。
我:是啊。媽媽小時候經常因為玩過頭了不得不熬夜寫作業,邊哭邊寫,這滋味可不好受了。雖然媽媽是哭著完成的,但每次都很認真,把作業做得很好。
豆苗特開心:媽媽你還真是隨我,我也很認真,我著急的時候也喜歡哭,哈哈哈哈哈
我:媽媽長大后意識到了這一點,調整了做事習慣后就很從容了,哭的也越來越少了。
豆苗:我知道,要先做跟目標相關的事情再去玩,我們得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嘛。另外媽媽,我現在已經不哭了,這一點你可得多跟我學學。
我:好的,豆苗大人。
晚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