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8-2 16:59
也不知道怎么了,就和相聲漸行漸遠了,可能是大學期間看劇看瘋了吧,當別人給我說苗阜王聲我都不知道的時候,我才想起我到底都干嘛了。
打小時候會認字開始,我就喜歡看笑話書,看到笑話書就走不動道,翻來覆去看,字字句句都印在腦海里。古代的笑林廣記里的笑話也看了,當然是白話文版的。大約二三年級的課上才藝小表演,我還上去講了這么一個笑話,現在看來真不怎么適合孩子的笑點。我現在還記得:說有一個人啊,他特別喜歡看黃歷,什么事啊都按黃歷辦。這天他要出門辦事,一看黃歷上說,今日不宜出門,他就拿了一個梯子準備翻墻出去。結果墻倒了,把他壓底下了。他大聲呼救,兒子過來了,看了一眼,拿了本黃歷跑過來說,爸爸,您先壓著吧,我看黃歷上說,今日也不宜動土。
我就覺得特別有意思,不是哈哈大笑的有意思,但是很妙,看一遍就記住了。當時講很細的,和原文應該是一字不差,講完了大家一臉不耐煩的表情,說著沒意思。有時候我覺得有意思,未必就得哈哈大笑,語言之精妙帶來的過癮不是哈哈一樂而過的浮草。大學時候舍友說相聲最無聊,最不愛聽相聲時候,我也是只能如小學時候一樣,保持沉默下來坐下就好。
我小時候喜歡給別人講笑話,很享受把別人逗樂的感覺,很有成就感。就連日歷上印的都一個一個看過去,還問爸爸我能不能把有意思的撕下來,他說舊日歷就可以。看電視就特別喜歡看相聲小品,那時候春晚上的相聲小品看完都是印象深刻。曲苑雜壇,周末喜相逢,后來的快樂驛站,還有相聲小品大賽,只要有相聲小品我就愛看。那時候和姐姐特別愛說相聲和小品里的段子,一大段一大段倒背如流。我倆還錄磁帶,說相聲或者小品,還自己現發揮一些,她也有寫一些搞笑的東西。有時候覺得我倆在一起對話就和相聲或者小品似的,不同之處就是我倆也是自己的觀眾,自己把自己逗得不行。雖然基本是喜劇都喜歡,還是著重說說相聲。
小時候買的幽默雜志書上有畫相聲藝術家的漫畫的,我照著畫過一副馬三立,都說很傳神,雖然馬老爺子的相聲聽的不多,但只要電視放我就聽,有時候最后才抖出一個包袱,我也覺得好聽。老一輩很多藝術家是長期沉淀出的韻味。小學時候聽的那批相聲演員都能叫的出名字,很多是我上小學時候他們剛剛開始崛起,現在他們已經成了評委席上的了。像大兵奇志時候,我特別喜歡他倆,相聲雙簧都特別精彩,結果10年他倆分了,換了搭檔后大兵的相聲透著很重的媚俗氣,越來越沒以前的味道,就再沒聽了。馮鞏和牛群的相聲,可以說每個都很經典,牛群放羊去后,慢慢馮鞏老師轉相聲劇,再慢慢就小品了。馮鞏多才多藝嚴謹認真表情豐富,一直都覺得他真是棒,我姐說馮鞏是她男神。老一輩的相聲,有的是特別有意義,比如諷刺一些社會現象的,其中也是包袱不斷,比如五官爭功,馬季先生去世真的太可惜。還有侯耀文,王平,笑林等等,年紀都不算大的喜劇表演藝術家。包括趙麗蓉啊高秀敏等等,有時候電視上看到了會覺得恍惚,好像這個節目昨天才看過,這個人仿佛還沒走。都覺得自己是年齡太大了還是怎么,小時候看的那些好多都去世了。郭德綱特別紅的時候,看了他不少的相聲,但是越看越不喜歡。我看相聲其實不挑,只要是相聲基本都行,還沒反感過哪位。可那時候郭德綱給我的感覺就是可勁說于謙,經常就是你爸爸死了之類的,特別狠沒口德也聽不出什么笑點,有點迎合低俗趣味的意思,所以就再沒怎么看了。看看現在,真的是更新換代了。老一輩的,基本上去世了一大批,中生代的也有去世的,也有轉行的,沒以前那么頻繁見到了,好在這還有新生代的,這一批80后的其實也摸爬滾打快十年,也基本已經成熟了。后繼有人看著就欣慰,雖然這里頭沒我一點事兒,我連聽都很少聽了。
還記得第一次聽苗阜王聲的時候,沒有讓人聽起來不舒服的東西,但是也沒太注意他倆。之前看別人發帖也說niania,后來聽一個廣州女生給我推薦這倆西安相聲演員,又聯想起Westlife吧的吧主也刷喵汪,我才突然覺得,自己應該是錯過了很了不得的東西。于是慢慢開始聽,一陣一陣的。其實也沒聽多少,起初聽的是比較官方的,當時的感覺是,這一對的模式大多是我跑偏來你來拉,兩個人默契相輔相成的感覺讓我很舒服。現在可以說是真的入了坑了,之前雖然早都買了8.8西安票,但那時候,就是嬤嬤說的,偽粉。后來看了他們小劇場啊各種的,場場精彩絕倫,而且同一個節目場場有改進創新,百聽不厭。最近真的有把同一個連續聽好幾遍。兩個人的默契和情意透出來的溫馨就夠把我勾進去了,苗阜的匪氣和王聲的書生氣很迷人,忠犬喵阜安慰炸毛王聲讓我想起了Steve和Reece,兩個人是絕配。最近不學車了就不是一天看一個了,是一看一整天。現在看見苗阜就是好棒好霸氣好能扯,看見王聲就是好白好顏藝好萌好嬌媚,總之現在是腦殘粉的級別,看到就要發花癡了,兩個人在一起甜噦了。所以我買了快板,決定慢慢好好入這個坑。
閑來翻到以下文字,是記錄第一屆的相聲大賽。
" 首屆相聲大賽2002年1月1日—1月3日,1月4日頒獎晚會。
新年伊始,首屆CCTV“大紅鷹”杯全國電視相聲大賽在中央電視臺第三套節目舉行,為千家萬戶送去歡聲笑語。經過3天的緊張角逐,大賽今晚落下帷幕,并產生了一、二、三等獎和單項獎等各個獎項。
楊義、楊進明的《如此辦學》獲得一等獎,奇志、大兵的《治感冒》,劉 彤、王殿云的《傳統與現代》兩部作品獲得二等獎,范軍、于根藝的《勸驢》,賈倫、李金祥的《春播》,邢瑛瑛、劉立新的《男兵女兵》3部作品獲得三等獎。最佳捧哏:大兵,最佳逗哏:劉彤。晚會還為帶病堅持相聲創作的夏雨田和參賽演員年齡最高的楊少華頒發特別榮譽獎。
由廣大電視觀眾投票選出的最佳逗哏獎、最佳捧哏獎分別由表演《傳統與現代》的劉彤和表演《治感冒》的大兵奪得。而最佳作品獎空缺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我國相聲創作不景氣,缺乏能深深打動觀眾并得到認可的力作。據了解,觀眾參與評選熱情高漲,3天決賽期間共有5萬多人次點擊央視網站專門網頁,1.5萬多名觀眾打來熱線電話。
為鼓勵相聲創作、發掘新人、繁榮相聲藝術,中央電視臺舉辦了這次全國電視相聲大賽。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直文藝表演團體,總政、武警所屬文藝團體的166名相聲作者、296個演員參賽,共帶來159段作品。參賽選手年齡最小的3歲、年齡最大的70多歲。
經過初賽、復賽的角逐,18個作品最終進入決賽。在中央電視臺為期3天的現場直播決賽中,新人新作大量涌現。知識技能題目的解答和說、學、逗、唱的才藝表演,充分展現了選手們的扎實功底和相聲這門傳統藝術的永久魅力。
名為“今夜相聲燦爛”的大賽頒獎晚會名家薈萃、笑星云集。馬季、姜昆、李金斗、侯耀文、牛群、馮鞏等眾多相聲表演藝術家和部分獲獎演員為觀眾們表演了精彩的節目。
1.開場歌曲:牛群《笑》 2.傳統相聲:蘇文茂、趙世忠《批三國片段》
3.相聲唱段:笑林、郝愛民等《笑中有唱》 4.相聲:王平、鄭健《說相聲》
5.相聲:姜昆、常寶華、戴志誠《真真假假》 6.相聲:常貴田、王佩元《改名》
7.群口相聲:李金斗、石富寬等《比翼雙飛》 8.相聲:師勝杰、侯耀文《學評戲》
9.相聲:馬季、劉偉《富了以后》 "
看完以后覺得百感交集,首先是物是人非啊。這節目名單里馬季,侯耀文,笑林,王平都去世了。這一屆我印象特別深刻,應該是一點不落看完的。算一算已經是13年前的事,我卻覺得那樣清晰,都不敢相信自己那時候才9歲。我還記得我那時候特別喜歡楊少華,他是特別可愛的老爺子,楊義也是特別逗,后來他的陽光的幸福生活一直很喜歡看。也是從那個時候認識了大兵奇志,開始關注他倆。想現在早已各自飛了。第二屆的我也印象深刻,陳寒柏是我最喜歡的,當時他拿了冠軍。前三屆我確定我都看了。到了2008年的第四屆,我就沒印象了,那時候我高一,應該是很少看電視了。四五屆貌似都有賈玲和白凱南,如今于2014年已經是第七屆,苗阜王聲是金獎。這一晃就錯過了這么許多。時間真快。有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跑著跑著,走著走著,掉了什么,應該記得多回頭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