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調》讀書筆記(七)
文/李現風
2022年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以以下兩個三個出發點為目的:
一、書中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書中的值得借鑒的做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技巧;
三、書中的美句,有鑒于哲理性的句子,提升自己文章的語言魅力和教育文化水準。
讀《教育的情調》的讀書筆記七:
七、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學面面觀
73.我們是如何體驗一個“眼神”的,在彼此的眼神中,我們看到別人,也被別人看到:在眼神中,內心世界被反映或表達出來,我們可以通過這樣或那樣的眼神觸摸到對方的內心世界;摯愛或憎恨,信任或憂慮,溫暖或冷淡,欣賞或輕視,嚴厲或寬厚,自信或不安,關注或默然,希望或失望,坦率或欺騙……。
74.一位敏感而機智的老師知道什么時候需要保持沉默,什么時候做一個小小的手勢,什么時候應該忽略某些事情而報以一個會心的微笑,用沉默“說活”。有時與孩子在一起的最美好的時光是在靜默愜意的相伴中度過的。
75.老師就有了一種想去理解因而充滿熱情的眼神這絕不是狂熱和虛假的眼神。這種眼神表露出了知識是如何融于老師個人的思維、感情和行動中的。
76.一束陽光從上方照射下來,仿佛是從天上一個神奇的光線盒子里神奇地射下來一樣,映入我們的眼簾。它從墻上的同一個地方強烈地照射下來,讓人聯想起一個巨大的驚嘆號,一個神秘的記號,好像正在帶給我們一個神奇的信息。我們忍不住和他一起笑了起來,好像關于這種神奇的現象,我們和我們的老師之間有個共同的約定。
77.眼神可以表達出教育關系中心靈的能量。為了培養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我們需要看懂眼神,并根據對眼神的理解去行動。換句話說,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并不是在一個研討班上所獲得的一套簡單的外在技巧。
78.對于一個需要鼓勵但并不被我們在乎的孩子,我們會去給予鼓勵。我們會說一些“正確”的話,但是我們的眼神會迅速暴露我們的真實感受。從眼神中,大家迅速了解了對方,形成了一種清醒的認識。眼神無法像語言一樣為了達到目的而進行掩飾和控制。
79.每時每刻,老師和學生都在對方的臉上閱讀著焦慮、感到、厭倦、感興趣以及迷亂等各種表情。
80.一個有能力的老師能將眼神運用的如此有效是因為他自己和眼神是完全融合的,眼神已經成為他經歷和理解教室里任何一個情景的方式了。
八、課紀律的教育學意義
81.為了培養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我們需要要反思一下“紀律”的意義,紀律不僅僅是教室里衡量秩序的標準,它也是我們自身行為取向的標準。紀律是談論對某人來說什么是重要的、他的努力方向和人生原則的方式。“紀律”的意義是跟隨、學習和教導。
82.一個守紀律的人就是一個準備去學習和遵守秩序的人,所以老師也像學生一樣需要紀律。沒有紀律、沒有學習的欲望、學校的存在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在學生中間或對一個人自己建立起紀律,就是為真正的學習創造條件。
83.“紀律”的深層含義和處罰或權威的運用幾乎沒有什么關系。
84.他描寫的扔海星的人被一種情感,一種遵守規則的情感,一種需要遵從和負責任的情感驅使著。
85.老師的知識是有情感的,教學的行動取決于老師面對學生的方式,對師生關系的感知力。在偶發情境下知道該說什么和做什么的臨場機智,還有充滿思考的日常活動。而教學的理論更多地與知識的外在形式密切相關,對我們的瞬間行為作用不大。
86.這些地方的情感特殊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也會像山水景物的情調一樣有所變化。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就能理解一所學校、一間教室、或者其他任何一個學習空間的情感特性了。
87.老師必須相信一定有一種教育學的生活方式,將師生之間的關系與其他任何一種成年人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區別開來,一位訓練有素的老師總是會問:“究竟是什么使我們與孩子之間形成的使是教育學上的關系而不是別的什么關系?”
88.老師和學生在一起,正像愛人受到愛的驅使,朋友受到友誼的導引一樣,老師則收到了教育學關系的牽動。作為一位真正的教育者,他們總是隨時愿意用實際行動來回答“什么是教育”或者“什么可以通過教育來激發和引導”這樣的問題。
89.那些“懷孕了”的老師(有了學生的老師)為了教學而訓練自己,他們會用老師的眼光去讀一本重要的關于孩子的書。這樣,老師獲得了教育學洞見,將來在關鍵時刻便有可能做出機制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