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源自the information的讀后感,the information是良心科技媒體,選擇付費閱讀以保持獨立性,以中立的態度具實報道科技內幕和新聞。focus在大科技公司深度要聞上,不跟風、不猜測(“或將”,“可能”,“據說”零容忍)。歡迎大家訂閱(筆者僅為讀者,無任何相關利益)www.theinformation.com。The Information工作人員如果認為本文章內容侵權請通知筆者,筆者將第一時間刪除。部分內容為筆者自己解讀和總結,可能會有理解和原文不同之處。轉載請告知筆者,并保留此聲明(本系列源自……并保留此聲明)。
Uber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謎題
目前,Uber很大一部分成本在于汽車司機(還有很大一部分風險也來自司機雇用關系)所以無人駕駛對其有很實際的經濟意義。但從另一個方面說,Uber最大的優勢也在于一個司機網絡,他可以相對低成本的去獲取司機作為勞動力,當無人駕駛去掉了“司機”這個因素之后,可能主導競爭的就是低成本獲取資本和觸達用戶的能力。在這個方面可能大谷歌反而有其巨大的優勢,更不用說Uber可能屆時還會面對如何處理現在經營的這個司機網絡的問題了。
Uber已經開始在匹茲堡對無人駕駛汽車進行實地測試,當然另有文章說超過1/4的美國人不敢去嘗試乘坐此服務。Uber擁有很不錯的先發優勢,取得了相關的測試牌照,收購了CMU一整個無人駕駛相關的實驗室,更重要的是在車輛調度這個領域擁有無人可望其項背的海量數據和運營經驗。另一方面雖然Uber是一個吸引資本的獨角獸,不過比起吸金能力和幾大巨頭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地圖方面也落后于谷歌之類的大廠。這樣看來Uber把GV的觀察員踢出部分董事會議做去Google化肯定是早就意識到日后必有一戰。筆者有個朋友要隨Uber撤出中國大陸轉戰新加坡登陸東南亞市場了,祝福。
云市場大廠圍繞大公司私有云展開新一輪角逐
Amazon和Google為了從Microsoft那里搶奪類似銀行之類的大客戶,競相研發私有云/混合云產品,對標巨硬家的Azure Stack。
這種系統和它們現存公有云的構架類似,可以幾乎無縫的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遷移業務邏輯/數據。巨硬的Azure Stack將于明年中旬正式發布,而A\G兩家也會在這段時間發力跟上以求爭奪更多的標桿客戶。
同樣受到影響到還包括Dell(VMWare已隨EMC被其收購),目前大企業私有云市場很大份額都屬于VMWare。
公有云三巨頭A家是事實上的絕對領先者,M家在大企業客戶中有一定優勢(Thanks to Office/Windows),G家未來可能會在AI能力提供上提供很強的競爭力。這些都不重要…… 國內實際的領先者只有阿里云。但是政府要求國企尤其是銀行去IOE,釋放了很大的私有云市場,那么這時候有沒有誰能快速吃下這些客戶呢?如果阿里云算外資,也許在這些大國企標桿上反而有一些政策劣勢,不知道有沒有那家能趁勢而起做好2G的私有云。
蔡崇信談阿里強調一致性,蔑視京東重視騰訊
蔡崇信接受采訪談到了阿里企業價值觀、投資策略、愿景的連續性和一致性(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全球商人賣賣賣賣到全球任何一個角落)。沒有講什么產品、技術層面的東西主要是放在戰略的層面。認為盡管阿里的股價有所起伏,然而從最近的形勢看價值投資者仍然對阿里充滿信心,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種一致性 consistent。
Joe對京東的點評是:They kept making inconsistent promises to the market that they cannot deliver. 而對騰訊:Tencent would be a much more formidable competitor.?
最后,Joe還提到BAT三巨頭在國內只有阿里的電商領域是充分競爭的,應該放FB和GG進來看看B和T能不能頂得住![蜜汁偷笑]
其他內容還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