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毛澤東來到長沙,考入湘鄉駐省中學,得力于東山高等小學堂一位老師的熱情推薦。其時正值1911年春,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爆發前夕。
? ? ? 與偏僻閉塞的韶山和東臺山相比,長沙又是一番景象。各種各樣針砭時弊的報紙雜志廣為傳播,形形色色的街談巷議不絕于耳。種種跡象使毛澤東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他再也難以平靜地讀書了,而將更多的精力去關心校園以外那廣闊的世界。
? ? ? 1936年冬,毛澤東回憶說: 在長沙,我第一次看到報紙—《民力報》,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報紙,刊載著一個名叫黃興的湖南人領導的廣州反清起義和七十二烈士殉難的消息。我深受這篇報道的感動,發現《民力報》充滿了激動人心的材料。這份報紙是于右任主編的,他后來成為國民黨的一個有名的領導人。這個時候,我也聽說了孫中山這個人和同盟會的綱領。當時全國處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動之下寫了一篇文章貼在學堂的墻上。這是我第一次發表政見,思想還有些糊涂。我還沒有放棄我對康有為、梁啟超的欽佩。我并不清楚他們之間的差別。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孫中山從日本請回來當新政府的總統,康有為當國務總理,梁啟超當外交部長。
? ? ? 由于修筑川漢鐵路而興起了反對外國投資的運動。立憲成為廣大人民的要求。皇帝的答復只是下旨設立一個資政院。在我的學堂里,同學們越來越激動。為了發泄排滿情緒,他們反對留辮子。我的一個朋友和我剪去了我們的辮子,但是,其他一些相約剪辮子的人,后來卻不守信用。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強剪他們的辮子,總共有十幾個人成了我們剪刀下的犧牲品。就這樣,在一個很短的時間里,我從譏笑假洋鬼子的假辮子發展主張全部取消辮子了。政治思想是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觀點呵!
? ? ? 在剪辮子事件上,我和一個在法政學堂的朋友發生了爭論,雙方就這個問題提出了相反的理論。這位法政學生引經據典來論證自己的看法,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但是,我自己和反對蓄辮子的人,站在反清的政治立場上,提出了一種相反的理論,駁得他啞口無言。
? ? ? 關于毛澤東在長沙湘鄉駐省中學的情況,周世釗在《毛主席青年時期的故事》一書中做了詳細的敘述。周世釗后來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成為毛澤東的同學和好友。
? ? ? 他寫道: 1911年的春天,毛澤東離開了他讀了半年書的東山小學,自己挑著行李,由湘鄉走到湘潭,又由湘潭搭上湘江里的小火輪,到了長沙。 這是他第一次到長沙。 這時,他是17歲的少年,從來沒有遠離過家鄉。他家里的人也不很同意他離家遠出。這回離家180里,來到陌生的長沙,完全是出于要求學習、要求進步的迫切愿望。
? ? ? 初次來到長沙,使他感到到處新奇。他覺得長沙的人多,地方大,市面繁華,比他生活了十多年的韶山村不同多了,就是比他讀過半年書的湘鄉縣也不同多了。特別使他感覺驚奇的是長沙城里熱鬧的街道,開滿了五花八門的洋貨鋪;長沙城外的湘江中,排列著耀武揚威的外國兵艦。這些現象,給他心理上的刺激最深,過了好多日子還不能平靜下來。
? ? ? 他到長沙不久就考取了一個中學。這是湘鄉縣辦在省會的中學,叫作湘鄉駐省中學。他在這里讀了五六個月的書。
? ? ? 他除認真學好學校的功課以外,頭一愛好就是看報。他每天要看的報紙,一是《湘報》,一是《民立日報》。他從這些報紙上學到了許多學校功課里所沒有教給他的新知識、新思想。
? ? ? 這時報紙上最引他注意的有幾件大事:一是那年3月19日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為了反抗清朝而壯烈犧牲的事件。二是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同盟會的革命綱領。他又欽佩,又興奮,即刻寫了一篇表示自己政見的文章,貼到學校的墻壁上,主張從日本召回孫中山做政府的總統,康有為做內閣總理,梁啟超做外交部長。這時他還不知道孫中山和康、梁主張不同,只覺得他們都是講革命、講維新的領袖,是應該結合在一起來反對清朝統治和皇帝制度的。
? ? ? 這年上半年,國內接連發生了不少的大事情。3月間廣州黃花崗起義之后,接著4月間清朝又宣布把筑鐵路的權利出賣給外國人的“鐵路國有”政策,引起人民的憤慨和反對。直隸(河北)、河南、湖北、四川、廣東、湖南各省的人民都舉行了抗稅、罷市、罷課、罷工表示抗議。四川、廣東的群眾,還成立了保路會,和各地清朝政府駐防軍進行斗爭。聲勢越來越大。
? ? ? 湖南是開辦新式學校最早的一省。參加以“排滿革命”為目的的華興會的骨干人物,也多半是湖南人。后來華興會加入了同盟會,接受孫中山的領導。有些在長沙的同盟會會員,時常到學校向學生宣傳孫中山的革命主張,一時學校里充滿了“排滿革命”的空氣。反對“鐵路國有”的運動在湖南開展以后,學生和教師也是運動中的“急先鋒”,態度也最激烈。
? ? ? 毛澤東在這一系列的革命風暴影響下,反對清朝政府的意志更加堅決了。他在班上提議把各人留在頭上的辮子剪掉,以表示反對清朝政府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