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從小到大的印象中的西餐永遠都是那么的繁復和講究,不論是精美的餐具還是豐盛的食材,無一例外地彰顯著不可比擬的奢華和精致。然而,當我真正著手開始研習西餐料理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這一切僅僅只是我自己腦補出來的一廂情愿。好在周圍的朋友人對此竟然也都是一知半解,所以內心感覺稍微有點兒安慰,至少沒有太過于丟人現眼了。
我原本以為整個西餐體系會比較單一和純粹,可實際上卻遠比我想象的還要復雜許多。因為我之前在電視媒體上面接觸的幾乎都是法式料理,而歐洲其他諸國不僅大體上的料理風格不太一樣,而且就連各個地區也都具有明顯的特殊風格。于是,對我這個時間和精力都不太充足的業余愛好者來說,當前最為實際的方法只有從各國的日常料理展開學習。一來常見而廉價的食材比較容易獲得,二來常規而普遍的手段比較容易掌握,這才是最為實際而有效地自主學習的辦法。經過好幾次的學習和實踐,我漸漸地了解了一些比較有趣的做法,其中有一些還真有點兒出乎意外。其實,在西餐的料理中對于食材的要求遠比國內要嚴苛很多,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他們幾乎不使用味素這類調味品。如果食材本身的品質無法達到預期要求的話,那么食客必定會在第一時間發現異常,進而導致餐館遭受一系列商業及名譽上的嚴重損失(國外執法力度相當嚴酷)。與此相對的則是國內大多數的餐館對于調味品的濫用近乎達到了瘋狂的程度(“菜不新鮮多放味精,肉不新鮮多放醬油”),更別提嫩肉粉、辣椒精等各種各樣的合成調料了。所以,食材選取和營養保存方面還是存在很多只得我認真學習的地方,尤其是涉及到家人們的身體健康情況那更是容不得半點馬虎。
和中餐相比起來,西餐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的“高大上”,它里面也有著很多值得學習的精華和亮點,值得我們靜靜地用心去感受和學習。